通訊員 張輝
風吹田野稻花香,又是一年收割忙。時下,漢陰縣城關鎮沿月河兩岸的富硒水稻陸續成熟,一片片金黃色的水稻迎風搖曳,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稻谷,人機齊上陣,確保顆粒歸倉,田間地頭呈現忙碌的秋收景象。
走進中壩村三組,放眼望去,金黃色的稻谷映入眼簾,層層疊疊的稻穗顆粒飽滿,在陽光的映射下散發出陣陣稻香,輕風拂過,掀起層層稻浪,繪就了一幅田園豐收的醉美畫卷。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一臺臺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稻田里穿梭,切割、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金黃的稻谷隨著收割機的管道傾瀉而下,農戶們忙著裝袋、打包,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風過千頃浪,十里稻谷香。漢陰縣城關鎮種植水稻的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托月河兩岸耕地資源和生態優勢,廣泛宣傳和落實國家耕地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按照統一優良品種、統一連片種植、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訂單收購的模式,積極鼓勵農民大力發展富硒水稻種植,每年種植面積均超過2萬畝,牢牢守住了群眾的“米袋子”。
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為確保稻谷質量綠色生態,該鎮堅持把優質富硒稻作為特色產業來抓,在落實糧食安全責任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推廣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增施綠肥和病蟲防控等技術,出臺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規定,同時抓好田間管理、農田水利改造等工作,并通過設置示范田、舉辦培訓班、田間地頭技術指導等方式,從測土配方施肥、防病治病到控高防倒,指導農戶科學種植確保高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的到來奏響了豐收的旋律,月河兩岸金色的稻田里,一株株稻穗被收入機倉中,換來金燦燦的稻粒,這是對辛勤勞作的農民最好的饋贈。隨著“千萬工程”的推進,該鎮將月河兩岸富硒水稻產業園納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點建設,精心打造稻油輪作觀花賞景鄉村旅游打卡地,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富硒水稻產業既有風景,又有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