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恒口示范區正式掛牌成立。
成立十年來,恒口示范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扎實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構建優勢特色產業體系,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豐富和發展“千年古鎮”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人民群眾對新區改革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歷史性地展開了“安康毛玩新都、西北物流新區、秦巴田園新城”的時代畫卷。
強化政治統領 把準前行航向
基層黨的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聚焦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為載體,不斷加強黨工委對全局工作的領導。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基礎,完成從“市區共建”向“市直管”的邁進。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完成96個村(社區)“兩委”換屆和鎮領導班子換屆,新班子整體呈現“面貌新、有活力,結構優、有戰斗力,導向明、有向心力”三個特點。穩步推進各黨組織建設質量全面提升,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村1個,模范機關黨支部2個,打造黨建示范點4個。全面開展“模范機關”創建,積極實施“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機關支部與16個村(社區)黨支部開展共聯共建工作和機關黨員進村、進社區領崗服務,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充分發揮黨工委核心領導作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成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有力應對了新冠疫情等風險挑戰,為恒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發展路徑更加明晰。2012年示范區成立之初,肩負“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使命,邁出了恒口改革創新的第一步。2018年以來,在示范區城市骨架基本形成的基礎上,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理念,提出了“三新恒口”(安康毛玩新都、西北物流新鎮、秦巴田園新城)的發展定位,形成了產城融合的新局面。2021年下半年,從大局出發審視和比較,深刻分析和把握恒口“有城市缺品位、有產業缺規模、有人氣缺消費、有文化缺載體”的區情實際,在“三新恒口”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1234”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一個總攬、兩個聚焦、三個目標、四大產業),即:以創建“市轄行政區”總攬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區域高質量發展、群眾高品質生活,緊盯“活力恒口、美麗恒口、幸福恒口”三個目標,狠抓毛絨玩具、現代物流、精密制造、田園康旅四大產業,恒口示范區進入到追趕超越的新階段。
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黨工委、管委會以加快融入中心城區、打造區域高質量經濟增長極為著力點,主動對接融入“雙循環”大格局,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對外開放和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恒口戰略地位走向“前沿陣地”。2020年,恒口首次在中心城區和揚州獨立主辦兩場大型招商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無水港項目上升為市級戰略,保稅區物流中心建設提上日程。2021年,獲得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字號招牌,爭取到第二批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恒口加大對外開放、加速融入中心城區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堅持發展為要 抓實產城融合
十年間,恒口示范區先后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等國字號、省字號招牌。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有“五上”企業46家,其中規上工業20家,規上服務業3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9家,資質等級建筑業5家,房地產業9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100萬元,增長13.6%;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8137元和16311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逐步突圍,跨進全市“第一方陣”。
主攻優勢特色產業。一是做強毛絨玩具,恒口是中國毛玩新都的核心承載地,截至2021年底,共計發展毛絨玩具企業112家,實現產值7.2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解決3378人就業,帶動脫貧人口就業378人,人均增收3萬元。二是做優現代物流,恒口是安康建設秦巴區域物流樞紐的核心節點,集成了國道、高速、鐵路、機場為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引入了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無水港”多式聯運平臺,開辟了“通江達海、貨運八方、一站通關”的現代物流大通道,實現了發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在打通東向鐵海聯運、西向安西歐班列基礎上,新開通東向“安康-武漢雙城同港”,開辟了“公水鐵海”聯運新通道。三是做大精密制造產業,恒口承接東西部精密制造產業轉移,全力打造歸雁經濟區和加工貿易區,持續推動海潤恒昶、通用機械擴能擴產,打造精密制造產業示范項目;加快聚創恒新能源項目建設,加強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2021年精密制造產值1.5億元。四是做特田園康旅,恒口加快明清老街保護利用開發,深入挖掘古街歷史文化底蘊,用好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金字招牌,聚力打造示范區產業振興“一心五區”農文旅示范片區(“一心”即:中心城區“明清古街、恒口回味”;“五區”即南部“溪映明月、南山云見”“嶺南竹海、綠林康養”;西部“民族風情、運動休閑”;東部“西部秦淮、陜南院子”;北部“田園漫游、雨帽聽泉”),推動交通、文化、農業、水利等各方面項目和要素向重點區域聚集,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基礎配套日益完善。城市建成區面積由不足6平方公里擴大至15.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4%。聚焦人民群眾“急愁難盼”的“臟、亂、差、堵”等問題,以“老城疏解綠化、新區產城融合”為主攻方向,集中優勢資源和財力,實施了城鄉道路、城鄉供水、污水垃圾處理、電網改造、網絡通信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月河南岸新城區,建成了產業園區、月濱公園、恒心廣場、恒口之心運動場等一批市政設施,開通了城市公交、出租車。提升月河北岸老城區市政設施,提請人代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恒口中心城市建設管理的決議》《關于加強恒口明清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的決議》,全面摸底老城區公共資產,有序推進“退公還民”,加快布局建設公共停車場、城市公廁、城市文體館、商貿綜合體、農貿市場,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開放招商行穩致遠。堅持示范區干部職工人人要招商、所有部門有招商的要求,實行全員招商。加強“4+2+N”專業招商團隊力量,積極走出去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聯系對接項目。充分利用恒口人文資源和人才資源,大力發展“歸雁經濟”,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以親緣、地緣、人緣等關系實現招商成功率直線式上升。依托恒口資源稟賦、人文特色、區位優勢開展精準招商,以現代物流、毛絨玩具、精密制造、田園康旅、富硒食品、新型能源等產業為重點,逐行業梳理產業鏈條,逐鏈條梳理上下游產品,編制產業鏈全景圖,明確產業鏈斷點堵點。瞄準重點企業,結合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謀劃重點招商項目,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依托產業基地和園區,提升承接能力,引進優勢企業、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強勢品牌,吸引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恒口。單設招商辦,建立了招商引資項目會審聯審機制,規范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服務流程,從項目考察對接、洽談簽約、落地流程、跟蹤服務和考核獎懲等進行規范,實行一個口子簽約、一個口子受理、一個口子兌現承諾,避免企業多部門跑路,致力將恒口打造為安康的開放高地、投資洼地。經過努力,恒口示范區招商引資工作在近10年間實現飛躍式增長。2021年,示范區招商引資新建、續建項目(省級)到位資金45.153億元,當年招引落地項目12個、投資15.2億元。
投融資平臺迅速壯大。充分發揮示范區投資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和政府治理工具的雙重職能作用,成立了做大做強投資公司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動投融資平臺迭代升級和投融資體系壯大發展。積極推動“市代縣”模式,提升集團公司信用評級;推行“管委會+公司”的運營模式,指導集團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優勢資源整合、劃撥注入”等方式擴充資產,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本錢”。實行公司“三重一大”會審制度,做深項目策劃、強化融資爭取,會審投資方向和建設重點,規范建設程序,防止監管失序、投資分散、不分輕重緩急亂鋪攤子等問題的發生。截至2021年底,累計融資近46億元(其中專項債券資金 10.85億元),累計投資近30億元,公司資產總額近40億元。
聚力改善民生 構建和諧社會
教育事業顯著提升。2019年4月,恒口示范區教育體育局成立,全面管理轄區內教育體育行政、業務工作,2021 年,全區教育投入2.05億元,區本級財政投入2591萬元,向上級爭取各類資金6290萬元,大力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先后實施教育事業補短板和改薄項目15個,解決了12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落實“雙減”工作,注銷了18所校外培訓機構,實現中小學課后服務覆蓋率100%。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由2011年204人增加到2021年的272 人。資助學生10527人次,資助資金437.2763萬元,統籌資金18.7萬元,資助大學生78人次,為788名貧困大學生辦理助學貸款621.67萬元。成立兩個體育類協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醫療條件不斷改善。2019年4月,恒口示范區(試驗區)衛健局成立,全面管理轄區內衛生健康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有各級醫療衛生單位128所,共開設病床638張,有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83人。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恒口示范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時,全力推進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加快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運溪疫情防控集中隔離點即將建成,正加快推進與省中醫醫院合作共建恒口示范區三級中醫醫院、大同衛生院遷擴建等重大項目。同時,在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的基礎上,管委會持續加大對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修建了垃圾中轉站,購置了環衛車輛,全面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完成改廁10841戶。
創業就業穩步發展。2019年,全區總人口22.6萬人,農村勞動力80039人,創業就業工作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庫五冊”臺賬,全區90個村(社區)在冊貧困勞動力2894人,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36人、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569人、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就業安置 1011名。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圍繞脫貧勞動力、邊緣戶富余勞動力、農村低收入人口等對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2021已開展培訓保安員、美甲、互聯網營銷師以及企業新型學徒等8類培訓1505人次。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春風行動·溫暖送崗”活動,累計組織召開線上線下招聘會30余場次,提供就業崗位3356個,最終達成就業意向258個,雙向破解企業招工難、群眾就業難問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恒口示范區全域都屬國家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共有貧困村25個、貧困發生率較高的重點村6個,脫貧人口占漢濱區的7.6%。脫貧摘帽后,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從各部門選派88名精兵強將作為專職駐村員(另有市直部門選派7名)“脫產駐村”,實行統一管理、單獨考核,一律與選派單位業務脫鉤,保持過渡期的主要政策穩定,嚴守動態監測和防返貧底線。
鄉村振興接續有力。一是抓好農村產業,以推動群眾穩定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兩山夾一川”的地形地貌,在全域規劃布局百戶民宿、千畝果蔬、千畝稻魚、千畝魔芋、萬畝糧油、萬畝林果、十萬頭養殖示范基地,嚴守16萬畝耕地紅線,確保10.3萬畝糧油種植規模,已建成糧油生產示范點13家,區級以上農業園區50家。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以硒谷田園、集味食品、恒口貢米、恒口釀造、夢林花椒、順成養殖等為龍頭,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現“硒資源”變“硒產業”。立足山水資源稟賦,推動交通、文旅、農業、水利等各方面項目和要素向重點區域聚集,大力發展觀光、體驗、民宿、休閑、采摘等農文旅融合產業,促進農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抓好村級集體經濟。全面完成集體經濟空殼村整改清零,積極引導村級產業資金向優勢產業和穩定收益企業投資,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等方式,創新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形勢,創新推進數字寬帶助力壯大集體經濟模式,讓群眾受益,為集體賦能。三是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范。統籌村莊規劃建設,以3個市級、10個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抓手,打造全區美麗田園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村,為全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提供成功借鑒經驗。
社會治理成效顯著。結合恒口實際,啟動了恒口“群眾之家”建設,搭建群眾與黨委、政府之間的“連心橋”,讓來訪群眾有地方說理、有專人接待、有法律服務,不斷提升基層治理和信訪工作的規范化水平。堅守平安建設工作預防預警紅線,建立健全平安建設協同機制,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平安建設、掃黑除惡、市域治理現代化及“九率一度”宣傳,實現進村(社區)、進企業全覆蓋。針對轄區公安機關服務范圍量大面廣、警力薄弱、保障不足的現實,及時籌措資金,為轄區基層派出所和交警大隊招聘協警,按需配備流動警務車和“巡邏鐵騎”,讓群眾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化和“十件事”,落實落地四大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記國之大者 生態環境友好
藍天保衛戰。制定印發《恒口示范區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恒口示范區藍天保衛戰年度工作實施方案》《“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文件。劃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區域,精準實施鐵腕治霾“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舉措。幾年來,削減散煤用量300余噸,淘汰高排放老舊車60輛;強化建筑工地管理,取締“散亂污”企業,持續開展燃煤鍋爐拆改,推進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持續加強以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禁止焚燒垃圾為主的“三禁”工作力度,扭轉千百年來燃放煙花爆竹的陋習,重點區域農作物禁燒率達98 %。
2019年,恒口示范區建設了市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2020年,安樂、新街、楊莊3個小型空氣監測微站建設完成,大氣污染監測能力得以提升。經過努力,2019年全年優良天數326天,PM2.5年均值39μg/m3;2020年全年優良天數338天,PM2.5年均值32μg/m3;2021年全年優良天數328天,PM2.5年均值29μg/m3。
碧水保衛戰。為減少生活污水污染周邊水體,恒口示范區爭取項目資金,一是建設恒口示范區污水處理站和柳林村、聯紅村、月河村等8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并于2020年投資60萬元對6個“人工濕地”進行維修整改,建立長效管控運維機制。二是2019年以來,爭取中央環保專項資金1800萬元,新建梅子鋪、新合村、三里社區3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月河出境斷面水質由Ⅲ標準提升至Ⅱ類標準,恒河斷面持續保持Ⅱ類水質,轄區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100%,2個“萬人千噸”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設施全面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三是對恒翔化工廠入河排污口進行封堵,2018年由企業修建污水管道,將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廢水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取締該廠入河排污口。四是對轄區2個“萬人千噸”水源地保護區設置標識標牌,對水源地轄區內農戶統一安裝三格式化糞池,污水通過三格式化糞池收集后還田回用,并為農戶統一配備垃圾桶,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后統一處理,對一級保護范圍進行圍欄保護。
按照水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管理要求,嚴格落實《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編制《恒口示范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月河水質達標方案》,印發《恒口示范區碧水保衛戰年度工作實施方案》,加大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制管理模式,加強水污染治理設施的管理,規范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護;實施雨污分流,建設污水管網34.5千米,對6處村級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并同村(社區)簽訂管護合同,定期環境清理和排查濕地隱患。
凈土保衛戰。合理布局農村建設用地,騰退閑置廢棄舊宅。針對“一戶多宅”、閑置廢棄宅基地進行摸底排查,在王家臺、夾河、月河等村挖潛存量建設用地150公頃。以民興村、聯合村、南月村、安子溝村為重點區域,以月河川道區域為潛在區域開展土地退化治理。全區土壤綜合治理重點區域主要位于北部中山林牧生態區和中部低山丘陵耕作農業區,總共涉及30個行政村,實施規模2134.38公頃。
綠化秀美山川。認真落實了林長制,建立了以管委會1名主要領導為總林長,5名副職領導為副總林長,示范區公安分局局長為森林警長的區級林長制。同時落實了96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各村(社區)的村級林長,恒口、大同、梅子鋪3個片區的派出所所長任各片區村(社區)的片區森林警長,示范區各駐村工作隊長,駐村干部、村級林長、村級森林警長具體負責片區和各村(社區)林長制的工作落實。通過林長制的推行,使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事有人管,責有人擔”。十年來,全區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確保了森林資源安全。2011至2021年恒口示范區共承辦全市3.12植樹節義務植樹造林活動6場次,完成了越嶺關及十天高速路兩旁直觀坡面綠化造林2000余畝,栽植樹苗20余萬株。2018至2021年全區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人工造林任務7950畝。實現區內十天高速、川陜高速、陽安鐵路、316國道等交通要道在恒口鏡內直觀坡面除撂荒耕地外的所有荒山全部造林綠化。2019年經國家林業局按照《國家森林鄉村評價認定辦法》,南月村、三里社區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森林鄉村。
十年磨一劍,盛世譜新篇。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與使命共生。恒口示范區將繼續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市黨代會精神為指引,堅定“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堅持“發展為要、創新為先、民生為本、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發展路徑,突出“業、港、城”,聚力打造安康毛玩新都、西北物流新城、秦巴田園新區,為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聚力建設幸福安康貢獻恒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