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通訊員 劉明
2022年12月18日,備受關注的恒口明清老街保護利用項目,在恒口示范區全面啟動。這意味著,該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在文化旅游產業火熱發展的今天,古城鎮保護開發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如何讓歷經風雨的古城能夠真正吸引游客、承載游客、留住游客,對當地來說頗具考驗。
但改革創新于恒口示范區而言,已成常態?梢哉f,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發揮創新發展示范引領的作用。也因此,此次老街保護利用項目建設,社會各界寄予諸多期待。
老街的前世今生
大凡古街,都有屬于自己的氣質。
據《明史》記載:陜北有榆林堡,安康有恒口堡。恒口老街始于明朝,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修筑城堡、倉廩,發展臻于興盛,至今已有600余年建城史。
相傳明清時期,恒口老街就有“張、王、李、但”四大主營糧食大戶,也有“余前馬后楊半街”余家、馬家、楊家三大商貿大戶,主要交易“漆、麻、耳、貝、桐”。各類商號店鋪林立,商賈云集,最多時集鎮上有商號300余家。“衡口西市”便由此而來。
尤其是,民國二十四年,意大利人在此修建天主教堂。民國十八年,挪威人在此修建福音堂。均保存完整。
始于明朝,興于清朝,盛于民國。恒口老街,沒有特別有名的名人可傍,也沒有特殊的園子,展現的是人間煙火氣,“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它全光譜式地展示了從明朝到當下城村演變的完整空間樣本,不僅容納了多種居住模式和商業業態,也包含了學校、廟宇、教堂等宗教與文化建筑,中西共生,古今共榮。
如今,恒口老街全長1328米,仍存有明清風貌民居建筑700余戶,總面積3.3萬平方米。雖有破損,但建筑主體仍保持完好。不僅是恒口歷史文化重要載體,也是安康目前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明朝至民國時期傳統民居建筑群。
與老街有著600余年悠久歷史不同,恒口示范區,自2012年發展至今,正好建區10周年。雖只有短短10年,但兩次重大改革機遇,使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次是示范區的成立,一次是試驗區的確定。兩次變革為恒口帶來縣級經濟發展權限,使其具備了獨立的財權和獨立融資的能力。再加上有了先行先試的寬松環境,恒口實現了“低開高走”,這個曾經的“西北第一鎮”再現繁華:2021年,恒口示范區常住人口近16萬人,轄區總面積382.2平方公里,無論是人口規模、地域面積還是經濟體量都堪比縣城。
在此大背景下,老街保護利用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實施老街保護建設是歷屆黨委、政府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加城市文化厚度的具體行動,是順應廣大群眾期盼、滿足城市發展的重大民生項目。”
12月13日,在老街保護利用項目評審會上,恒口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仁康說,恒口老街是歷史留給恒口人民的寶貴財富,凝聚了恒口的文脈、承載了恒口的文化之魂,聚集了恒口人的鄉愁記憶。加快推進明清老街保護利用,對當前的恒口來說,不僅緣于鄉村振興等大環境契機,更是弘揚歷史文化、發展旅游事業、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時,也是政府的職責擔當所在,“再晚,整條街都可能隨著現代生活而消逝。”
老街改造,歷來有不同的聲音。更多人希望,恒口示范區能如其成長路徑一樣,提供一個保護利用古鎮的全新樣本。
一街穿越800年
對于這樣一處極具歷史意義的文化遺產,當地政府一直在變與不變之間,謹慎地做著保護與開發的平衡。
自2000開始,老街內外零星的保護和改造從未間斷,幾屆地方政府也一直試圖重新開發老街的文化和旅游資源。這期間,雖然積累了大量研究和策劃提案,但由于建筑存量大、居住人口多、業態低端,在保護與利用開發上存在很大困難,一直難以實施。
資料顯示,2004年,被漢濱區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陜西省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被陜西省命名為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契機始于2021年。當月,在恒口鎮第二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商討并通過了《恒口鎮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明清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的決定》。決定明確提出,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引入新的功能業態,提升老街的人氣和活力,優化老街的傳統文化展示功能,使其成為恒口傳統商貿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和民居文化的展示窗口;以古街保護和利用為引領,帶動周圍環境整體改善。
“做好了就是利民工程,做不好就是千古罪人。”王仁康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定位。也因此,在他2021年9月份履新恒口示范區后,將此項目交由人大代表票決后實施,賦予法律效力、受到全過程監督,“就是要讓此項目公開化、透明化,讓群眾看得見、評得起。”
文化的保護需要政府推動,卻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自覺。
12月13日,在老街保護利用項目評審會上,群眾代表今年62歲的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康建國說,“對于此項目,群眾是歡呼雀躍。”
在老街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劉日云則直言,作為土生土長的恒口人,希望通過此次老街保護利用,讓家鄉的歷史文化得到傳承,讓恒口居民再次重溫童年的回憶。保護利用好老街,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會全力配合。
通過人民的意志,來推動項目的實施,足以表明當地政府的態度和決心。但改造不等于推倒重來。如何在保護開發中保持原汁原味的老城風貌?如何做到在保護拆遷中留住人們的原鄉記憶?改造后的老街如何再次鮮活起來?
“堅持唯一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王仁康說,以歷史保護為核心,完善老街基礎設施,修繕改造老街民居,打造A級景區。引入特色餐飲、文化藝術、休閑體驗等重點業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重現老街明朝、清朝、民國時期的繁榮景象。
在規劃方案里,全長1328米的恒口老街,將平均分成三段式歷史時空。分別復原明朝、清朝、民國時期的生活場景,包括街道、店鋪、人物服飾等,打造沉浸式傳統文化體驗街區,讓游客感受到“一街穿越800年”的夢幻景象。
共同富裕是最終目的
12月18日,老街保護利用項目啟動儀式在老街正式舉行。
項目總用地面積約56.41畝。總投資15815.00萬元,工期36個月。計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為地下管網改造,實施強弱電、雨污水入地工程,年底完工。第二期為旅游基礎設施提升。將新建游客中心、停車場及旅游廁所,完善街面鋪設及旅游標識標牌,計劃2023年開工。三期為老街民居修繕改造并植入相關旅游業態,創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和A級景區。
為了建設精品工程,確保老街功能完善,早在今年9月份,該區已開始實施地下網管建設,目前“埋在地下”的綜合管網達1000余米,投資達2000多萬元。
“地下城”看似深埋地下,卻是支撐老街保護與利用項目的“脊梁”,它將對老街生命活力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將徹底提升老街功能和潛在價值。
先建“地下城”,正是恒口示范區始終秉承打基礎、謀長遠的執政理念,更加注重創造潛績意識的體現。
但老街保護利用是一項任務重、投入大、戰線長的系統工程。對此,恒口采取的措施是,立足恒口實際,遵循客觀規律,堅持貫穿“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理念,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市場化運作”“公開公正、惠民利民”“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帶動”四項原則,有序快速推進明清老街保護利用工作。
隨后,針對老街的保護、基礎設施升級、綠化美化工作相繼開展。改造中還將植入恒月二河微縮景觀與恒口十景,目標是再現恒月碼頭、恒口堡、古淘金工藝和民俗博覽等繁華景象。
不止如此。毛絨玩具“新都”、西北物流新鎮、精密制造產業,這些“國字號”標簽,豐富著“安康西市 靈動恒口”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浸潤在老街改造提升的肌膚里。
“通過對淘金文化、移民文化、飲食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開發,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景區新業態。最終目的,是體驗絕無僅有,使游客愿意來、來了還想來!”對于此項目,王仁康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那就是,以此為契機,打造更多業態,助推田園康養旅游產業。在增加景區原住戶房租金的同時,吸納更多周邊農民就地務工,為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提供一條新思路、新途徑。
事實上,近年來,全市堅持生態立市,富硒食品、文旅康養、新型材料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三個千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作為副中心城市的恒口有著發展田園康旅的大環境。
再加上恒口處于月河盆地“白菜心”的位置,有上好的良田,古時這里出產的大米多為貢米,有優質的農業條件,田園康旅也是恒口鄉村振興的不二選擇。
而通過保護開發利用,切實把老街文化潛在的影響力轉變為城市競爭力,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以此推動田園康旅產業,進而聯動三產融合、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恒口想要達到的多贏目的,也是其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一條路徑。
我們相信,通過老街保護利用項目的加持,“安康西市 靈動恒口”,即將呈現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