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土地是“穩增長”“穩投資”的基礎和保障。恒口示范區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全面實施項目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眼下,在恒口示范區工業產業園區120畝項目用地上,總投資3.5億元的年產5萬噸AGM隔膜玻璃微纖維項目一期工程1號生產線廠房已全部竣工,歷時6個月完成項目落地到投產運營,項目跑出“加速度”,很大原因就是受益于恒口實施的“標準地”改革。
“標準地”改革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升營商環境、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據了解,該項目是恒口示范區首宗“標準地”用地出讓項目,按照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2022年度標準地改革評估總結工作通知》相關要求,確定恒口示范區為安康市唯一標準地改革試點縣(區)。截至目前,恒口示范區已完成5宗“標準地”出讓,出讓土地面積達303畝,有力保障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成功落地。“標準地”成功出讓,展現的是“標準地”改革的實踐經驗和喜人成果,進一步提振了示范區大力推動“標準地”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擺明準入標準 破解土地供需堵點
恒口示范區位于安康市月河川道中部,擁有大面積連塊平地,土地資源優勢明顯,但傳統的土地出讓方式中,土地供需信息不對稱一度是制約項目落地的堵點。
為有效解決土地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示范區運用“標準地”改革試點縣(區)優勢,將土地產出標準和產業發展導向融合,緊緊圍繞示范區“毛絨玩具、現代物流、精密制造、田園康旅”四大產業,以“標準地”改革為紐帶,探索新型招商供地模式,有的放矢進行項目招引。
將標準擺在明面,明確企業投資項目的畝均稅收等硬約束指標,嚴守項目準入門檻,在項目招引階段就把產業準入門檻講明白、說清楚,讓投資企業明晰投資預期,引導企業按需拿地,實現高標準高質量招引項目,推動土地資源流向優質企業、優質項目,為全區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全力優化服務 推動改革提質增效
事實上,“標準地”不只是“地”,更是行政審批的服務鏈,是提質增效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更是以“帶標出讓”為切口,撬動項目全周期管理的大變革。
不破法規破常規,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代辦制”,是恒口示范區推行“標準地”改革的有力舉措。始終本著“項目落地,用地先行”原則,做好“店小二”,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將項目前期籌備、備案審批、建設投產及項目后評價等全部環節全部串聯,事先告知標準,簽訂標準協議,按標施建、對標驗收,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諾、一次性辦結;把握關鍵時間節點,提前介入,安排專人、靠前服務;簽訂全程幫辦代辦服務協議、開啟企業綠色通道,多措并舉促進服務提質增速。
說到底,“標準地”改革推進能否順利、是否成功,取決于服務做得好不好,做得到不到位。通過首宗“標準地”成功出讓,示范區理順“標準地”出讓流程,創新推出“交地即交證、交證即開工;多部門協同代辦、企業拎包入住”的供地舉措,在為企業提供“標準地”優惠政策的同時,以保姆式全天候服務,深入了解企業個性化需求,實現零時間差審批,確保企業“拿地即開工”,發揮改革措施疊加效應,有效解決企業用地評價事項多、辦理時間長、審批部門多等問題......構成示范區“標準地”改革中全力做好服務的生動實踐。
抓實“標準地”改革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事前定標準、事中定服務、事后強監管,“審批者”角色轉變為“監管者”角色,“標準地”改革成為恒口示范區高效配置土地要素的必由之路,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的重要內容。
從首宗土地出讓,到目前出讓“標準地”303畝,恒口“標準地”改革探路帶來多樣的變化。一方面,改革提升著企業競爭力,令社會經濟質效增加。“標準地”不僅在效率上縮短了企業要跑的時間和距離,更促使著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改革構建著新型招商模式,推動示范區招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提升,也撬動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撬動企業的高質量轉型。而AGM隔膜玻璃微纖維項目這塊帶著“標準”出讓的土地,更是讓企業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的紅利,感受到了“有為政府”的真作為。
據悉,2023年,恒口示范區計劃將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與混合產業、標準廠房建設等深度結合,構建符合全區發展實際的“標準地”指標體系,不斷加強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創新建立完善“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多證合一”審批改革協同機制,確保高質量項目落地“優、準、穩”。
改革無止境,服務無極限。示范區將緊緊圍繞全省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將持續壓茬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繼續加大“源頭管控、優化審批、全程服務、集約高效”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項目建設“加速跑”,全力推動恒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