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區開展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巡查督導活動
近年來,“標準地”改革在各地陸續鋪開。全國“先行先試”的產業強市們紛紛開啟“標準地”時代,相繼出臺實施“標準地”改革意見,鼓勵推行“標準地”出讓方式。
2021年12月18日,在《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意見》中,恒口作為示范區、國家小城鎮試驗區,成為陜西省“標準地”試點縣(區)(共11個)之一。恒口作為省級“標準地”試點區,是安康市唯一試點區。
2022年6月6日,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安康市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那么何為“標準地”?它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讓我們共同來解密“標準地”,理清“標準地”的要素要求,共同探索“標準地”的從無到有。
啥叫“標準地”?
所謂“標準地”,是指在完成區域評估基礎上,帶著容積率、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等至少五項基本指標進行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
標準地改革是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撬動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迭代升級的重大舉措,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優質項目加快落地,有利于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
實行“標準地”,對企業和政府來說是一件雙贏的事,對招商來說是顛覆性的創舉。
2022年我市試點縣及省級以上開發區按“標準地”出讓工業用地9宗454.765畝,出讓比例46.4%,其中恒口示范區供應“標準地”5宗303畝,占全區工業用地出讓比例65.3%。從首宗土地出讓,到目前出讓“標準地”303畝,恒口“標準地”出讓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標準地”改革探路帶來的多樣變化,讓恒口邁入“標準地”時代,一方面,改革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令社會經濟質效增加,縮短了企業要跑的時間和距離,更促使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改革構建著新型招商模式,不但推動了示范區的招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也撬動了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和企業的高質量轉型。
僅歷時6個月,年產5萬噸、總投資3.5億元的AGM隔膜玻璃微纖維項目一期工程1號生產線的廠房項目已全部竣工,其中120畝項目用地,從項目落地到投產運營的“加速度”,就是示范區實施“標準地”改革的成功樣本。
按照“標準”實施儲備土地開發,帶“標準”出讓土地,同步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工業項目“標準地”履約監管協議》,企業按“標準”用地,各有關部門對照“標準”實施全生命周期聯合監管,形成“按標做地、明標供地、履標用地、對標管地”的出讓制度。
通俗來說,所謂工業項目“標準地”,就是土地出讓時把每塊建設用地的投資、建設、稅收、能耗、環境等標準給予明確。企業拿地前,就已經知道該地塊的使用要求和標準,建成投產后,相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企業拿地后,高效辦理用地規劃、工程規劃、施工許可證等,真正變“拿地可開工”為“拿地即開工”。
2017年,恒口由原單一的示范區確定為試驗區、示范區雙軌運行,實行示范區、試驗區、恒口鎮“三位一體”市直管的管理體制,恒口鎮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陜西省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
當下,轄96個村(社區),22.6萬人,總面積382平方公里的恒口示范區探索出以“機構+專班”“管委會+公司”等探索模式,構建起“大經濟”“大招商”“大建設”的格局和運營體系。
事實上,“標準地”不只是“地”,還是行政審批的服務鏈,是提質增效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更是以“帶標出讓”為切口,撬動項目全周期管理的大變革。
緊盯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積極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恒口示范區的“標準地”改革,特別是“標準地”控制指標標準的建立,以及競價方式的探索創新,顯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打破了以往“先有項目后找地”的招商方式。
緊盯企業急難愁怨問題,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在開展以“標準地”模式供地的同時,建議積極開展模擬審批等工作方式,大幅減少企業用地的審批手續,提高拿地效率,為項目落地、開工、投產全過程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堅持問題導向,出臺對應舉措,持續提升“標準地”出讓標準。這是恒口示范區高度關注的第一個問題。為此,恒口示范區扎實做好“標準地”出讓地塊的通給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排水以及平整土地“五通一平”,推動“五通一平”向“多通一平”拓展,為項目落地夯實開工基礎。
堅持全員招商,建立完善“標準地”招商機制。恒口示范區作為示范區、試驗區、開發區,作為陜西省“標準地”試點區,作為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核心區,示范區積極學習借鑒其他省市的先進經驗,探索建立以“標準地”為龍頭,通過“定標準、定地價、競稅收”提升“以地招商”吸引力,持續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招商機制。“標準地”改革按照做實事前評價、做精指標控制、做優事中承諾、做快落地開工、做嚴事后監管,實行“定標出讓、對標拿地、按標施建、依標驗收”的項目用地閉環管理模式進行。
在《安康市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了開發區管委會,落實推動“標準地”改革的主體責任,負責區域內工業用地區塊細分、功能定位、組織實施區域評估評價;負責組織項目建設竣工的履約評估和投產復核;開展“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綜合監管,建立“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評價體系和嚴重失信名單制度;完成擬出讓宗地必要的通路、通水、通電和土地平整等前期開發工作。
“標準地”改革,撬動了恒口示范區招商項目的優化,也撬動了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撬動了企業的高質量轉型。而這塊帶著“標準”出讓的土地,更是讓企業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的紅利,感受到了“有為政府”的真作為。
對企業來說,提高拿地效率,節省時間。“標準地”是對原有土地出讓模式的顛覆性改革,以往企業來投資,要先帶企業實地考察,企業擬定初步的用地要求,政府再挑選合適的用地推給企業,之后還要就土地的用途、價格、收儲情況、建設周期、污染等等進行一系列的評估。這個過程涉及多個部門,多個評估,長則可能甚至達幾年,企業也會覺得政府在相互推脫辦事,沒有效率,過程冗長,往往把企業磨得沒有了耐心,白白流失了很多很好的資源。對營商環境的提升是極其不利的。
“標準地”改革之后,政府前期對現有的存量土地做好評估、轉化,接著把每塊土地的的條件明碼標價,將土地的相關指標一次性告知,同時將所有辦證環節前置。企業來了之后,一塊塊挑,一塊塊比較,看到合適的,直接就可以拿地開工,快速辦證。減輕企業評估費用由政府主導完成區域相關評估工作,代替以往企業自行出資委托第三方機構編制相關評估報告,大大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
對政府來說,土地利用最大化。過去,由于缺乏剛性約束,一些企業拍得土地后,出現“多圈少建、圈而慢建甚至圈而不建”等現象,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標準地”改革事先將投資強度等指標進行明確,投資者拿下土地就得嚴格按“標準”建設項目,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未來,依托恒口示范區位于安康市月河川道中部,擁有大面積連塊平地,土地資源優勢,可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的“標準地”改革線上招商地圖系統,企業通過系統可以隨時了解“標準地”的動態情況,還可以在線“選地”、在線聯系,實現“出門招商”到“開門迎商”的轉變。
改革無止境,服務無極限。“標準地”改革將成為恒口示范區高效配置土地要素的必由之路,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的重要內容。
恒口示范區將圍繞經濟工作發展大局,緊盯“毛絨玩具、現代物流、精密制造、田園康旅”產業集群,進一步深化拓展“標準地”改變,推動園區“騰籠換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項目建設“加速跑”,全力推動項目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