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自勇 劉明
全面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健康根基之所在。恒口示范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動醫改往深里走、往實里走,探索創新“醫共體”,打破人事壁壘,整合3個鄉鎮衛生院及115個村(社區)衛生室,組建恒口示范區醫共體總院,創新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實現信息共享,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老百姓家門口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的美好愿望。
從現實出發,創新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時至今日,醫患關系也一直是困擾著醫療行業的難題。醫患矛盾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醫生看病能力不足、醫德不夠,另一方面則是患者對醫生的認知、信任水平不夠。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找一種可以解決醫患矛盾的方式,醫共體便是這樣一種嘗試。
為推動實現“大病重病在本市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的目標,實現人民群眾得實惠、醫療衛生事業得發展的目標,恒口示范區在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會議精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人事壁壘,恒口醫共體改革“動真格”。
在醫改和醫共體建設推進過程中,恒口把健康當作“一把手”工程抓,借助靈活的管理機制,結合區情實際,成立了以管委會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區級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人、財、物、事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緊密型縣域醫療健康共同體建設領導小組。同時,把衛生健康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醫院、社會各方一起努力,從組織體系、管理模式、醫保體系改革等制度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探索。
緊盯醫共體建設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打破人事壁壘,發揮領導小組保障、管理、監督職責,通過系列配套制度,充分彰顯開發區體制優勢,實現人、財、物、事統一調度,協同作戰,轉變職能,全力推進引導醫共體向正確方向前進發展。
創新“醫共體”,構建三級醫療服務網絡
通過四個月的奮戰,目前,恒口示范區已初步形成醫共體“1224”綜合改革新模式,撬動了醫療資源,讓患者“少跑路”。
“1224”不是一組簡單的數字,這是恒口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堅持惠民生、補短板的又一件民生實事,以重構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為目標,以“一個總院、兩個支撐、兩項改革、四個提升”來實現醫共體的有效實施。
“一個總院”。由示范區中心醫院牽頭,整合3個鄉鎮衛生院及115個村(社區)衛生室,組建恒口示范區醫共體總院,總院不定級別,不增加編制,目前“恒口示范區醫療健康共同體總院”“恒口示范區醫療健康共同體分院‘大同、梅子鋪、恒口鎮’”牌子已掛。這就意味著恒口醫共體改革工作已進入了實際性的攻堅階段。
“兩個支撐”。一是提升醫療信息化設備和技術支撐;二是健全醫保體系支撐。立足區情實際,創新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全面推進醫共體基于大數據的服務運營能力,實現信息共享,智能服務,全面補齊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弱項。
“兩項改革”。實施薪酬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建立激勵性薪酬分配制度,逐步推進年薪制,切實提高總院整體效能。逐步完善薪酬改革,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總量放寬至全區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的3倍,提高獎勵性績效占比,逐步達到60%。建立激勵機制,調動積極性。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七統一”,即通過組建總院黨委、組建醫共體總院班子,明確了內部職責分工,充分賦予總院人財物管理權限,逐步推進行政后勤、人員隊伍、績效考核、藥品器械、財務審計、信息系統管理等“七統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管理體制;“七不變”,即醫共體成員單位保持原有單位行政、編制、政府投入、優惠政策、職責任務、資產關系、債權債務“七個不變”。
“四個提升”。通過示范區醫共體“1224”綜合改革新模式,重構縣域醫療秩序,整合醫療機構資源,形成了全區“一盤棋”,構建了統籌“一張網”。總院黨委書記由衛健局局長擔任,始終堅持把醫共體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公益健康服務導向,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作用,使全區醫療健康共同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全面提升醫療系統的綜合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中醫藥醫養結合能力、婦幼健康能力。
邁向新起點,群眾就醫更便捷
短短4個月,恒口醫共體總體規劃、統一布局、整合資源、差異發展,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轉型發展,邁向了緊密型區域醫療健康共同體建設實施的新起點。
依托“醫共體”平臺,恒口鎮中心衛生院通過“派一送一”方式,不斷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分院醫療服務水平提升,讓轄區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醫共體總院深化人才下沉制度,下派主治醫師坐診、查房以及專業技術指導,切實提升衛生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衛生院和總院雙向互動,不定期選送不同科室臨床醫師到醫共體總院進修學習,通過相互交流跟崗學習,引進新技術,應用到臨床科室,切實提升常見病診療能力,發揮群眾健康“守門人”作用,真正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
2023年3月,醫共體分院(恒口鎮中心衛生院)門診診療人次同比增加50%。一季度完成老年人體檢1100余人,隨訪高血壓患者4200余人,隨訪糖尿病患者1050余人次,隨訪重性精神障礙患者200余人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6000余人次,切實把醫療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從某種意義上講,統籌區域醫療資源、推進一體化發展是一項重塑利益格局的復雜工程,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主導機構和一位有足夠威信、能力和智慧的領導者。
醫共體的性質是一個事業化的運作實體與民生事業主體。任何一項改革總是摸著石頭過河,醫共體更需要衛生系統的團結和智慧,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支持,群策群力。憑醫療衛生系統單打獨斗是不會解決,也不可能解決醫共體建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財政投入、人員管理等問題。也只有上級部門和黨工委、管委會的全力支持,醫共體改革才能步入良性發展。
醫共體打通了患者救治的最后一公里。
只有全社會都學會理解和尊重,建立起醫患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更加清醒地意識到醫生的責任與擔當,并深刻認識到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以醫者仁心貫徹到每一個診療過程中去。才能讓群眾就醫更便捷,改革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