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柯明宇
清晨,匆忙吃過早飯,嵐皋縣石門鎮大河村村支書、村級林長陳吉術開始像往常一樣出門去巡山。“冬天一到,枯樹葉都積累在地上,稍微一點火星子就不得了,這也是我們一年中最緊張的時候。進入了防火緊要期,就更得保持高度警惕。”陳吉術說。
巡山是陳吉術每天的必修課,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寒風,早出晚歸在大河村林場巡查,從未間斷,守護好“綠水青山”的責任已經在他心里深深扎根。
“組織信任我,讓我在咱大河村當林長,既然信任那每天就得上去好好轉一轉。”走在山腳小路,陳吉術嗓門大,聲音洪亮。“別嫌我聲大,冬季早上天黑,剛開始巡山時心里怕,所以呀嗓門大點,走路上就自己跟自己說話壯膽,這么些年下來毛病就改不掉啦。”
一邊往山上走,陳吉術一邊講述自己當林長的歷程。就當林長而言,大河村沒人比他更合適。因為陳吉術從小在這里長大,所以熟知每一片山林,也了解周邊群眾的生活生產習慣,清楚哪些地方需要重點防護,清楚哪些時段易發生險情。剛當村級林長的時候,自己心里也有過疑問,這山林子就在這里管來管去到底有啥好處?
但后面發生的事情讓他改變了態度。
窮則思變。過去的大河村因為交通不便,產業發展慢,年輕人大多選擇出門打工,久而久之讓大河村就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窮村”,有的老百姓“窮怕了”,望著這山便打起了林子的主意。偷偷上山砍樹、燒荒、砍柴、放羊,一來二去,山上只剩了光禿禿一片,一到下雨,山洪立馬就來,看著那些因為“林”生活剛剛夠活的村民,又因為“毀林”損失更慘重。作為林長的陳吉術這才醒悟,明白要想護住林得“拔窮根”、“正思想”。
說干就干,陳吉術聯合副支書胡開江、駐村第一書記陳鑫華依托石門鎮和美庭院項目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始打造大河村農家民宿,發展“農旅融合模式”和特色中藥材種植產業,不斷提高村里的產業和綠化面積,不僅帶頭栽樹,還邀請專家到村上起了“經營管理課”,讓鄉親們明白這山林帶來的好空氣、好山水是吸引游客的關鍵,漸漸地村民們不再上山砍樹,大河村林場樹木數量穩定,越來越多的游客愿意來大河村旅游。
村民的“口袋鼓了”對林子也失去了想法。“原來管好林子,效果有這么好!”陳吉術心里默默說道。
后來,為不斷提高護林效果,增強周圍村民的護林意識,防止發生森林火災,陳吉術經常帶著護林員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學歷不高的他也開始認真學習防火知識和林業法律法規以方便向群眾做好宣傳,日積月累中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民的愛林護林意識大大增強,開展護林工作更加順利。
爬上一個山坳,陳吉術說:“村級林長不僅是一個身份,更是一份責任,F在,護林工作更規范、更專業化了,要求也更高了,咱更應該管護好自己的責任田。”
陳吉術的“責任田”是這一片茂盛的林。“你看,坐在家里,咋能巡好山?咋能看到這么美的林子?”站上山頭,陳吉術的目光北望,敏銳地盯著林區,查看有沒有亂砍濫伐情況,是否存在火災隱患。
百里巍巍巴山,大河村林場是藏在它北麓余脈里的一顆驚艷的明珠。它一手牽著巴山大草原,一手攜著千層河,林區內群山競秀、竹茂林幽、山水相依,F在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大山對陳吉術這樣一代又一代護林人的努力做出的回響。而護林,也是為哺育他們的大山所出的一份力,哪怕有時巡林饑腸轆轆,哪怕冬天手腳冰涼,也時刻保持精神抖擻、狀態滿滿。“大山可不會說話。如果誰都不來守這片山林,那將來我們拿什么留給子孫后代?”初升的太陽照在眼前的林區,映出一片金黃,陳吉術望著面前的大山鏗鏘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