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康祥安 歐樹德 王文紅 )今年以來,寧陜縣立足縣情實際和資源稟賦,把產業發展作為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積極探索“‘三個結合’優布局、‘三個覆蓋’強信心、‘三個提升’要效益”的產業扶貧之路,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產業脫貧成效明顯。
用心“三個結合”,優化產業布局
地處秦嶺腹地的寧陜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h域內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從海拔500米到1600米范圍內均有產業分布,加之氣候條件的多樣,使得全縣的農特產品種類繁多、分布零散、規模較小。經過多年的努力,天麻、板栗、核桃、香菇等逐漸發展成為農民的主導產業,但“小、弱、散”的局面依然沒有大的改變。如何讓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抓產業來帶動縣域經濟和發展?該縣積極探索出結合縣情實際、結合群眾意愿、結合旅游富民戰略,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來優化全縣產業布局的產業發展之路。
結合縣情,實際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在經過實地調查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該縣制定了《2017-2020年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緊緊圍繞林果、藥菌、特色養殖、有機種植四大主導產業,堅持走現代循環農業發展之路,注重產業發展長短結合、優勢互補,全縣確定了城郊三產融合區、皇冠農業田園綜合體、蒲河高效種養帶、洵河流域有機藥果帶、池河流域生態蠶桑、魔芋帶5大產業板塊建設。
結合群眾意愿,選定優勢特色項目。在產業規劃中,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對大多數群眾接受程度高的天麻,豬苓等種植項目,具有一定歷史和產業基礎的板栗、核桃、食用菌項目及近年來興起的林麝養殖,中蜂養殖等特色項目進行優先獎勵和扶持,實現了群眾想發展什么就規劃什么產業。龍王鎮是養蠶的適宜區,該鎮農戶自60年代就開始了興桑養蠶,群眾也有養蠶的基礎。在產業規劃中,該鎮將蠶桑產業作為一項主導產業來抓,規;陆ㄉ@,建立合作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去年,全鎮共建設桑園500余畝,養蠶110余張,實現戶均養蠶收入6000元。
結合全域旅游,實現產業與旅游的建設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筒車灣鎮七里村,毗鄰筒車灣4A休閑景區,2016年以來,依托景區資源優勢,栽種160畝桃樹、櫻桃樹,流轉土地100畝建成油用牡丹園,抓好現有800畝板栗園的綜合科管,基本形成山上板栗、山下桃樹牡丹的三大現代農業觀光園。此外,寧陜縣還創新消費扶貧模式,在北京、山東膠州、江蘇金壇等地設立農特產品消費扶貧總店,通過與當地消費市場對接,暢通寧陜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以倒逼的方式推動產業規模壯大和產品質量提高。
用情“三個覆蓋”,增強發展信心
產業發展中,除了技術是關鍵外, 群眾普遍缺乏發展資金,對產業風險也有一定的顧慮。針對群眾的擔憂,寧陜縣通過技術服務全覆蓋、政策扶持全覆蓋、產業保險全覆蓋,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針對群眾技術需求,寧陜縣充分利用現有技術人才資源,整合專家團隊、技術服務團隊、職業農民志愿服務團隊三支隊伍,組建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服務體系,深入鎮村田間地頭,針對群眾在板栗、核桃科管及天麻、豬苓、魔芋等產業栽培技術上的難題,進行實地培訓和講解,給貧困戶“點餐服務”,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并實行科級領導包片、技術干部包村,對貧困戶進行技術服務,使技術服務覆蓋全縣群眾,受到群眾歡迎。2019年以來,縣級服務專家團隊、技術服務團隊、職業農民志愿服務團隊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到鎮、村開展整村推進培訓203場,培訓3845人次,入戶指導2742戶,累計覆蓋7842人次。發放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明白卡5200余份,發放種植、養殖實用技術讀本3800本,發放病蟲害防治宣傳畫16800余份。技術服務培訓涵蓋了中蜂、中藥材、食用菌、畜牧養殖、魔芋等多項主導產業技術。
針對群眾發展產業缺乏資金的問題,該縣建立了產業獎補和金融扶持政策,覆蓋全縣貧困群眾和經營主體,對貧困戶發展產業和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基地建設、加工營銷能力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產業幫扶帶動等方面進行獎補,以獎代補提升全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截止目前,2019年到戶種養殖獎補、當年脫貧戶綜合收入獎補、食用菌獎補全部兌付到位。共涉及獎補戶數2431戶8799人,兌付獎補資金824.5萬元。其中貧困戶2339戶,獎補資金729.35675萬元,非貧困戶92戶,獎補資金95.2萬元。
針對農戶和企業對發展產業風險大的擔憂,該縣建立了農業產業保險機制。在開展森林保險、畜牧養殖業保險的基礎上,又將林麝、梅花鹿、魔芋、辣椒等納入風險補償范圍,并啟動了農作物風險補償工作,從而提高全縣產業發展抗風險能力,有力推進了產業發展。2019年全縣建成市級魔芋繁育示范園2個,發展魔芋2.3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面積2.5萬畝,蜂蜜產量10萬公斤,較上年同期增長11.23%。
用力“三個提升”,增加群眾收入
寧陜縣通過提升產業質效、提升產業規模、提升群眾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讓群眾收入得到穩步提高。
為提升產業質效,解決農業產業現代化程度低、經營主體帶動力弱的問題,該縣制定出臺了《寧陜縣農業產業振興“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籌集獎金6000余萬元,對農業目標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基礎設施及產業規模進行提質增效。計劃用兩年時間,把農業產業打造成為主導產業突出、特色產業高效、發展功能齊全、產業體系完善的現代生態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園區化、特色化、規;⑵放苹、生態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與此同時,積極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對貧困村現代農業園區(合作社)建設的帶動力,利用“企業+基地+貧困戶”等合作形式,吸納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成立于2015年的寧陜縣隆源生態科技養殖有限公司在梅花鹿馴養基地、鹿產品加工擴建中遇到了資金不足的難題,寧陜縣通過蘇陜扶貧項目解決40萬元資金,幫該公司解決了擴建的燃眉之急。項目擴建成后,帶動90余戶貧困戶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
為提升產業規模,該縣聚力“藥、果、菌、畜”主導產業,著力打造5大農業產業示范帶、壯大10個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100個農業產業園區、培育1000戶產業示范戶,大力實施產業振興“十百千”工程。培育了纖纖魔芋、綠寶有機大米、秦智核桃油、梨子園蜂蜜等一批龍頭企業,培育產業示范戶871戶。全縣新建核桃園7200畝,低產改造10200畝,林特園豐產管理6.5萬畝;發展食用菌960萬袋;新種植天麻、豬苓180萬窩、95萬窩;新增中蜂6000箱、林麝210只、梅花鹿120頭。覆蓋貧困戶3058戶,9628人。初步形成了全縣有特色、各鎮有亮點、每村有園區、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為提升群眾發展能力,該縣建立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機制,由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讓群眾發展產業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目前,全縣形成了夢陽藥業、秦智核桃油、綠康農業等一批在內的龍頭企業12家、農民合作社285個、家庭農場45個、集體經濟組織71個、市場主體336個,帶動全縣2838戶貧困戶8507人發展產業。截至9月底,全縣71個村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金額133萬余元,惠及貧困戶6080戶,戶均增收210余元。
寧陜縣通過“三個三”,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縣情發展的產業脫貧之路。 林果、藥菌、特色養殖、有機種植穩步壯大,“十百千”工程順利實施,58個重點園區加快建設,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9個,榮庚生物被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夢陽藥業試運營,城關鎮青龍埡香菇小鎮建設順利,截至目前,董家壩、椿樹坪、紅花鋪、長坪梁四個區域共建成綠白膜大棚98個,占地25500平方米,完成項目投資1120萬元。帶動農戶發展香菇袋料90萬袋,已產鮮菇90萬公斤,產值405萬元,總利潤135萬元,帶動30戶貧困戶戶人均增收2000元,農戶正在著手準備80萬袋反季節香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