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周楊)去年一舉獲得”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的平利縣,繼續堅持全民植樹不動搖,鞏固提高綠化成果不松勁,全力實施護退造封改綜合治理,奮力加快”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護,即天然林保護。年初,縣政府積極采納人大代表的建議意見并做出決定,全縣11個鎮、3個國有林場必須按照統一規劃搞好天然林的保護,對所有天然林嚴禁亂采濫伐、亂捕濫獵。取締天然林區木材釆伐指標,凍結林地征占用,全縣暫停人工商品林采伐;禁止毀林開荒、占用林地;加快千家坪、蠟燭山、藥婦山3個國有林場改革步伐,繼續推進森林撫育和國家木材戰略儲備項目等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快天然林提質增效的進程。同時,積極引導職工發展林下經濟,大力開發林蜂、林藥、林菌等林產品,不斷增加職工的收入,促進林區社會的良性發展。大力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和汽化平利工程建設,實施居民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積極引導農村社區居民生活用電用汽。倡導清潔能源,搗毀死灰復燃的木炭窯,堅決取締焚燒木炭和私售木炭,著力保護森林資源?h林業局積極爭取天然林保護區標準化護林站建設項目,先后投資100余萬元完成了青龍坪、大藥婦、蠟燭山等3個標準化護林站,為依法保護天然林奠定了基礎。今年以來,全縣共查處林業案件15起,處罰15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同時,在天然林重點保護區制作固定標語牌20塊、印刷標語2300條、發放宣傳冊3000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防范作用。
退,即退耕還林成果的鞏固。在第一輪退耕還林中,平利縣完成了28.66萬畝的計劃任務,被國務院列入全囯退耕還林試點縣。為進一步鞏固提高退耕還林工作的成果,平利縣嚴格按照退耕還林設計方案,逐鄉逐村逐戶檢查核實。對退耕還林成效差或出現重新復耕的農戶,建立臺帳,落實專人,限期整改。對達不到整改要求或拒不整改落實的退耕戶,將依法追回國家發放的補助糧款,經村委會張榜公示后,重新兌現補助給實施退耕的農戶,確保退耕還林總面積不縮水不減少。同時,積極有效地將林業、計劃、財政、扶貧、農業、國土、環保等部門有關項目和資金捆綁使用,不斷加強退耕還林后續產業扶持力度,大力推廣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生產效益,實現退耕還林工程生態增效、經濟增收的雙贏目標。相繼涌現出了三陽、八仙、正陽林下蘑芋、長安林下養雞、西河林下養鹿、八仙林下養蜂及萬畝核桃林業示范園區等一大批退耕還林示范樣板工程,使退耕還林工程真正實現了“退得下、還得上,能致富、不反彈”的根本目的。
造,即植樹造林。去年,平利縣在成功取得省級衛生縣城和園林縣城、國家綠化模范縣后,今年又提出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園林縣城的目標,全縣人民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確保完成今年造林5萬畝,義務植樹56.5萬株,新建特色經濟林4.5萬畝,新增農村社區、集鎮和縣城公共綠地面積 245公頃。一是持續抓好居民、社區、機關單位和集鎮、縣城綠化。積極開展綠色家庭、綠色機關、綠色社區,以及園林集鎮、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活動,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地邊坎邊,加快綠化美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縣城革命公園、五峰山森林公園建設進度,新增1個市級綠色社區、8個園林集鎮單位,當年創建58個市級園林單位,新增縣城公共綠地 18公頃。二是積極推進道路與河道綠化。以安康至平利百里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綠色道路建設。新建公路綠化266公里,其中:省道62公里、縣道98公里、鄉鎮道路106公里。在全縣壩河、黃洋河、嵐河等重要流域建設生態防護林帶,結合河塘清淤,積極推進農村社區、集鎮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生態環境。三是積極創新綠化造林機制。不斷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堅持“誰造林誰受益”,不栽無主樹,不造無主林,充分調動全民植樹的積極性。同時,堅持綠化與產業建設相結合,穩步發展茶葉、蠶桑產業,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種植桃、杏、柿、棗、櫻桃等庭院經濟林,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有機統一。
封,即封山育林。年初,平利縣林業局認真貫徹落實縣人大《關于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決議》,以嚴格控制森林采伐為重點,再次啟動了封山育林工作。將五峰山、千家坪和女媧山森林公園核心區,古仙湖庫區及上游水源地,芍藥谷、蠟燭山水源地和廣佛鎮甕水溝,嵐河、壩河、黃洋河流域兩側第一層山脊線以內,百里綠色長廊沿線直觀坡面、干線公路沿線第一層山脊線以內,集鎮新村周邊等120萬畝山林確定為封山育林重點區域。在重點區域嚴格禁止林木采伐;嚴禁無證運輸木材;禁止非法采脂、挖根、盜挖樹木及毀林行為,嚴禁非法采挖野生植物;嚴禁各種非法占用林地及非法開墾、采石、采沙、取土等破壞林地行為;嚴禁攜帶火種進入林區。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各鎮政府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任期目標責任制,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突出了封山育林的質量和成效,實現全縣森林資源質量和森林覆蓋率雙增長的目標。
改,即低效林的改造。按照《平利縣低效林改造總體規劃(2010一2020)年》,全縣低效林改造總規模22萬畝,其中:茶葉、蠶桑、生漆、核桃、板栗等經濟林18萬畝,公益林撫育改造4萬畝。每年按2萬畝實施,到十二五末完成改造12萬畝,十三五完成改造10萬畝。規劃立足縣域特點和自然資源條件,注重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規模集約布局,突出優勢特色。各鄉鎮按照山頂天然生態林,山腰改造板栗、生漆,山下改造種植茶葉、蠶桑、核桃,形成立體產業帶。在改造過程中,探索和創新了企業經營、大戶承包、聯戶造林等機制和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h女媧茶業公司洪善存成功流轉長安鎮高峰村原荒蕪的山地茶園 3000畝。止目前,已投資3960萬元,修建盤山公路6.2公里,栽植桂花4790株,整修、補植茶園1200畝,建成了高標準的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園區,有力地帶動了廣大農戶低效林改造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