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廖維民 魏燕)為進一步整合生產資源,壯大特色產業,轉變貧困戶農耕勞作生產方式,平利縣西河鎮順應市場規律,捋順脫貧思路,摸清資產家底,積極探索“三變”改革運作模式,以合作社、企業、產業大戶等經營性主體為支點,借“三變”之力,撬貧困之基。
找準主體,支點必須身板硬。西河鎮為推動產業發展,在傳統產業穩定增長的基礎上,注重特色產業培育,先后引進多家企業入駐,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建立了梅花鹿養殖場,養豬、養羊、養牛合作社,中藥材、富硒糧油、油牡丹、絞股藍、獼猴桃、大櫻桃產業園區,標準化食用菌種植基地等規模較大、效益前景較好的經營性企業。充分利用企業地域優勢,將土地、勞動力轉換成資金資本,以“大氣候”企業帶動貧困戶生產發展,以科學管理提高效益產出,變“荒”為“寶”。該鎮磨溝村與宏遠梅花鹿養殖場簽訂協議,由幫扶單位出資25萬作為貧困戶入股資金,構建貧困戶與企業利益鏈接機制,通過股息分紅,入股貧困戶每人每年可分得紅利1000元。初步實現從“產不出”到“高產出”的轉變,減輕貧困戶生產風險負擔,保證穩定保底收入。
探索“三變”,借力也需用力。在實踐“三變”改革的過程中,西河鎮注重借外力充內力用實力。借外力,就是靈活運用相關扶持政策,及時召開企業主培訓大會,宣傳產業扶持政策,鼓動企業主帶動貧困戶的積極性。充內力,就是加大入駐企業協助力度,以修建產業路、創建產業園區、改善產業環境條件為手段,讓企業運作無顧慮,企業發展無障礙,營造良好政企關系,實現“招的來、留得住”。用實力,就是將包幫干部的力量用在搭建企業與貧困戶橋梁之間,加大貧困戶技能培訓力度,疏通貧困戶入資入股思想,解決企業扶持“好帶不好用,好用不好管”的問題。讓企業發展即順應市場需求,又符合當地用工實際,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錢技”雙利。
對準窮基,撬動還需持久。貧困戶增收不是一日之功可以解決,為保障脫貧不返貧,西河鎮注重壯大村辦集體經濟,以集體積累解決長顧之憂。該鎮三合村靈活運用幫扶單位產業扶持資金,新建食用菌合作社,與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達成供銷協議,由村委會占股51%,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股東”,實現村民自治的村辦企業。按照計劃,村委會所有占股收入將成為集體積累,用作本村公益事業的各項開支,實現集體“農轉非”,讓村內所有農民都成為“非公企業主”,集體有錢,全村收益。西河鎮以保收入、穩增收、顧長遠的思路,保持長發久功之態,讓幫扶力量發揮持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