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浩瀚
太山廟村位于平利縣老縣鎮中部,308省道穿境而過,全村總人口1018戶37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9戶585人。因土地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大部分家庭靠外出務工增收,群眾增收渠道狹窄,增收后勁不足,成為省定貧困村。自2016年平利縣人大幫扶以來,太山廟村大變樣。如今,村內產業興旺、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每一個村民的臉上都自信滿滿。
“過去,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太山廟村經濟發展、影響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難點,這幾年在縣人大的幫扶和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極大改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了。”太山廟村黨支部書記吳風平感慨地說。
針對太山廟村落后的現狀,平利縣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帶領班子成員多次到村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調爭取項目支持,破除發展瓶頸。先后協調相關部門安裝路燈95盞,新修硬化村組道路7.8公里,新建蓄水池1個、配套實施飲水管網2500米,改造低壓線路10.5公里、廣電網絡線路10公里、移動光纜21公里,單位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為太山廟村配置辦公設備,直接投入2.3萬元,資助老縣鎮太山廟村貧困大學生4名,公益性崗位1名。目前,村內有文化廣場、衛生院、幼兒園、中小學校、便民服務中心等,設施完備、功能齊全。
“真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活了大半輩子,做夢都沒想過能住進樓房。”坐在自家裝修一新的房子里,已年近70的鄭自乾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自幫扶太山廟村以來,該縣人大始終將解決貧困戶安全住房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抓,常委會領導多次帶領班子成員到馬家溝、集鎮南區、黃家灣等集中安置點建設現場督促指導,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加快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四支隊伍”齊心協力,狠抓落實,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推進貧困戶搬遷入住工作。截至目前,全村175戶搬遷戶已全部裝修入住。
“今年我家里種了一畝水稻,一畝玉米、養了3頭豬、20多只雞,縣人大包幫我的肖書記還把我介紹到社區工廠務工,年收入能有2萬多元了。”貧困戶鄭自艷談到今年收入時,臉龐堆滿了幸福的笑容。
經過多次與鎮村深入調研,該縣人大決定以“興產業、擴就業”為抓手,大力推進太山廟村特色產業發展。先后幫助太山廟村引進資金200多萬,補植油茶500畝、種植蓖麻600畝、苦參42畝、黃豆100畝,當年規劃新建高效精品茶園300畝、柿子1000畝、富硒糧油1200畝,養雞30000只,養豬1000頭,管護油茶1000畝,注冊成立專業合作社3家,培育特色種養殖大戶14戶,覆蓋貧困戶188戶。運用村內電商平臺與50余戶貧困戶建立了穩定的農產品供貨聯系和代售幫扶,旺季幫貧困戶代售農產品月平均15000元以上,年幫貧困戶增收達十萬元以上。同時,大力引進5家社區工廠,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工人每月平均工資到2000元以上,已吸納村內100余名貧困戶在就業。
幫低保戶陳宗武的女兒申請每學期800元的慈善助學金,為五保老人汪德福送去過冬的棉被,給鄭自堂家中產的土豆聯系銷路,把留守婦女吉新平介紹到村里社區工廠務工......縣人大機關幫扶干部所做的一件件平凡小事,在貧困戶眼里,卻是實實在在的情感。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2019年,太山廟村脫貧摘帽的目標即將實現,平利縣人大常委會全體幫扶干部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激揚的干勁,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詮釋人大干部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