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榮軍
夏季“村晚”,唱響大地歡歌;“烙畫大師”,激活“美麗鄉村”;農耕文化園,復活農耕記憶;弦子腔頌安康,非遺美平利;老電影體驗館,重溫往昔歲月;《在那高高的山上》,出版發行火爆出圈……金秋9月,走進中國最美鄉村平利,一件件文化喜事展現在眼前,一樁樁振興美事回響在耳畔。
平利縣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用文化賦能鄉村內在美,通過“鑄魂、培根、塑形”工程讓文化振興“提速快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平利形象因文化而美好,平利人民因文化而自信。
走進平利縣儒林堡村“儒林望園”烙畫基地,一排小院點綴在青山綠水間,房前稻田飄香,屋后青山綿綿,頭頂藍天白云,好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在“非遺”烙畫傳承人李紅霞的畫室,一幅幅烙畫琳瑯滿目。墻上掛的、桌上放的、葫蘆上烙的、木板上刻的,山水的、人物的、花鳥的……直叫人目不暇接。李紅霞介紹說:“今年烙畫亮相‘國際茶日’,葫蘆烙畫‘平安順利·幸福安康’深受駐華大使們的青睞,宣紙烙畫《天佑中華》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卡紙烙畫《山水平利》彰顯平利自然之美。”李紅霞指著宣紙烙畫《中國最美鄉村》自豪地說:“這幅烙畫獲得了深圳國際博覽會銀獎”。
漆藝花瓶、精雕漆碗、雅致小掛件……走進袁端姣的國漆館展廳,漆器工藝品,讓人大開眼界。袁端姣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平利做漆,研究生漆歷史文化,琢磨漆器作品工藝,掌握多種髹漆技法,制作出匠心獨具的漆器作品。袁端姣的“閉花羞月”“女媧飛天”作品在2022年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上獲得“優秀獎”。如今,牛王生漆油漆技藝已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7月6日晚,“大地歡歌——最美鄉村 幸福平利”2023年全國夏季“村晚”示范展演暨平利縣清涼一夏文旅活動在蔣家坪啟動。平利地方風情歌舞《弦子腔頌安康》、地方民歌《平利茶飄香》,群口快板音樂《鄉村處處話振興》,合唱表演《相逢知己一家親》等節目在蔣家坪夏季“村晚”上演。非遺“國寶”平利弦子腔,從城到鄉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研學基地”演出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
火熱的盛夏,火爆的“朋友圈”,都在轉發、評論著平利新書《在那高高的山上》!杜畫z山風情》《梔子花開》等佳作陸續出版發行,記錄平利發展史;《在平利的時光》《心語》《走在新聞路上》等作品出新出彩,講述平利好故事;民歌唱平利,快板說平利,展現新時代平利人的新生活。
沿著“鄉村四時好風光”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筆者開啟了一段“富硒茶鄉·幸福安康”秦巴茶香探尋之旅,一路觀光茶山美景,聆聽悠揚茶歌,暢游秦嶺巴山,領略漢水人文,樂享幸福安康。
來到女媧故里平利縣龍頭村,望著湛藍天空、漂浮白云、綠水青山、寧靜茶園,仿佛進入了仙境。白磚墻、青瓦頂、格子窗、馬頭墻、飛檐翹角……村莊位于古仙湖景區,四周青山環繞,徽派民居依山傍水,好一幅“碧水藍天馬頭墻,翠竹綠樹映茶山”的和美圖卷,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
弘揚農耕文化,講好農耕故事。石制“米礱子、木制榨油機、木耙木犁、斗笠蓑衣……”這些農具呈現在秦楚農耕文化園展廳里。雖然隨著歲月流逝,傳統農具已日漸離我們遠去,但農耕記憶卻在展覽中永遠留存。
弘揚茶文化,講好茶故事。坐落在長安鎮中原村的平利絞股藍博覽館通過實物標本、精美圖片、生動文字、美麗影像等形式,完整呈現出
絞股藍600余年的發展歷史,讓絞股藍走進大眾視野。“平利絞股藍是中國馳名商標,是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平利絞股藍從漫山遍野的一株‘小草’長成一棵稀世‘珍寶’,成為享譽世界的‘健康茶’,‘一帶一路’上的‘友誼茶’。”博覽館館長殷剛說。
走進平利縣老電影體驗館,拿著小板凳坐下,聽著老式膠片“咝咝”的聲響,兒時回憶瞬間涌上心頭。“老電影體驗館中設置有電影發展史、平利映記、電影的味道等展廳。來這里參觀,大家能感受到老電影的獨特魅力。”已經退休的原平利縣電影公司經理陳敬普說。
最美鄉村映銀屏,折射出平利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镀嚼适·大草甸的小村莊》錄入到中央廣播電視臺《決不掉隊》第二季第十集;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第一個故事《青山不負人》取材拍攝于平利,講述平利人“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