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魏娜
走上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鳳凰茶山,抬眼望去盡是滿目蒼翠。茶樹錯落之間,30余名工人早已忙碌許久,鐮刀除草、茶樹施肥、清理邊溝、翻耕土地……一幅繁忙的秋季茶園管護景象映入眼簾。
“進入秋冬季,氣溫降低,茶樹迎來休眠期,經過春夏兩季連續茶葉采摘,茶樹內的營養成分被大量消耗,而土壤中營養元素含量相對有限,上部逐漸停止生長,而根部生長正是活躍期。這時候給茶樹根部追肥可以培壯樹勢,為來年春茶增加產量、提高鮮茶品質打下好基礎。”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延會說。
以前只知道“有茶就采,有草就拔,有肥就施”,粗放種植模式下的茶葉產量不夠高、質量不過硬,而現在精耕細作、科學管護才是蔣家坪茶農的致富之道。“茶產業是真正的‘綠色產業’,茶園都必須實行人工或者機械除草,可不敢為省事就用除草劑,保障茶葉品質要從做好生產管理開始。”蔣家坪村聯村領導鎮組織宣傳委員王立說。
近幾年,蔣家坪村提升改造了800畝老茶園,擴建了350畝新茶園,建設智慧噴灌系統,提高修剪標準,增加管護頻率,年產茶15噸,產值達到400余萬元,用實實在在的收益讓茶農嘗到了科學管護的“甜頭”。
茶葉在長成后,茶企可以把“綠葉子”換成“紅票子”,而茶園管護不僅壯了茶樹的枝干,也“富”了茶農的口袋與腦袋。
“從前種茶的時候,可不知道這么多的門道,F在我曉得茶園一年要進行春、夏、秋三次鋤耕,采秋茶的茶園一般在7月下旬進行鋤耕,像我們蔣家坪茶園目前不采秋茶,那就要在茶樹生長即將進入休眠時期時,深翻踩得板結的土地,清除雜草后再施肥。”在鳳凰茶山正拿著鋤頭翻地的村民羅顯榮說道。在蔣家坪村,很多有管護技術的茶農,除了看顧自家茶園之外,還到茶企的茶園進行管護。
在茶山一片忙碌的景象中,不時也看到農技人員的身影,他們一時扒開樹枝查看病蟲害的情況,一時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在上面記錄觀察到的情況,一時和身邊的村民細說管護技巧。
“要讓土壤通氣,促進茶樹根系穩健生長,注重有機肥和農家肥配合使用……”在一棵茶樹邊,平利縣茶葉和絞股藍中心研究員劉濤在指導村民清溝施肥,讓茶農做到科學鋤耕、合理修剪、適時施肥。
入秋以來,蔣家坪村積極通過微信群、村級廣播、院落會等多種形式宣傳號召茶農開展秋季茶園管護工作,并且邀請專業農技人員到村到地現場進行科學管護技術指導,確保“有人教、聽得懂、學得會”。
“蔣家坪全村茶園面積2750畝,截至目前秋季茶園管護已經完成1200畝,接下來等天氣放晴時我們會積極組織人手盡快完成全部茶園管護。”該村黨支部書記寇清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