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瀟
鄉村要振興,擦亮環境底色、培樹文明新風、經濟長效發展是關鍵一環。平利縣大貴鎮近年來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新圖景,鄉村“顏值”不斷升級。
青山相依,綠水為伴,鄉間道路干凈整潔,徽派民居鱗次櫛比,農家小院白墻黛瓦、花樹滿墻……走進大貴鎮的鄉村,一幅幅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
近年來,大貴鎮圍繞創優人居環境,以“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為抓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治垃圾、治污水、治圈廁、治廢棄、治民風”等“五治”工作,創新“美麗經濟”發展模式,探索推行“五統一”做法,著力擦亮人居環境“底色”。加強河流源頭、重要水源涵養地的水環境保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禁止開發范圍,實現河流源頭保護區污水“零排放”。
挖掘房前屋后閑置土地資源,整合規劃,大力發展柑橘、蔬菜、草莓等產業,開辦家庭農場和民宿幫助群眾提升效益、變現收益,走出了一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聯動發展、互促共進的模式。
同時,該鎮探索組織文化服務隊,對接各村文藝隊,創編舞蹈、山歌、快板等節目,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文化送到群眾身邊,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將非遺技藝傳承與文化因子、農事體驗、文創產品相結合,組織民俗體驗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舉辦農民豐收節、果品采摘節、油菜花節等,通過挖掘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打造品牌,號召能人大戶帶頭,讓群眾享受紅利,自發參與全域旅游建設。
為了最大程度調動群眾參與和美鄉村和“千萬工程”示范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該鎮結合星級戶和示范院落評選活動,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積極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基礎設施短板問題,以小切口破題“大民生”,用新風尚引領群眾感恩奮進,讓群眾更有動力和信心建設美好家園。鎮、村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將弘揚先進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日常,開辟黨報閱報欄、健康生活宣傳欄、文化墻,打造文化服務陣地。
住在埡坪的皺皮柑種植戶王宏銀說:“現在我們這環境好,不僅僅是干凈衛生,現在閑置地都種了果木,皺皮柑、板栗、桃子。鎮、村很重視我們的發展,路修好了,宣傳部還搞得有推介活動,我們這現在名氣大,游客來看風景、吃農家菜很舒服。”
以人居環境改善為抓手,以點帶面、全域推進村莊綠化、美化,持續提升鄉村顏值。該鎮將產業振興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有效促進村民就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走出了一條“農業+”融合的鄉村產業發展新路子。
以增強村產業發展活力為核心,以盤活集體經濟為目標,多措并舉,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依托龍頭企業入股分紅、農產品收購、合作社土地流轉及就近吸納就業等聯農帶農方式,提高企業帶動能力和農戶收入,實現村民共同富裕。搶抓陜茶振興機遇,做好主體培育、茶園管護、基地提效、市場營銷等工作,管好穩住現有1.3萬畝茶園,持續做大稻田養魚、果品采摘、設施蔬菜,建好管好500畝碧根果產業示范園、500畝標準化絞股藍產業園、500畝精品柑橘園、500畝烤煙,發展中藥材2500畝、生豬2.31萬頭、家禽10.5萬只。以戶為單位,打造“綠色菜園、四季果園、多彩花園”,實現了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的“同建同治同美”。堅持塑造“硒茶、稻米、柑橘、秀水”四張名片,拓展農業體驗、旅游、休閑、觀光等功能,打造生態農莊、田園雅居、農事體驗等新業態,實現生態、經濟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