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青山 程小莉
走進平利縣老縣鎮太山廟村大梅花溝,地綠天藍、景色秀麗,一幅農興、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作為典型陜南山區自然村落,以前的這里,遠遠看去生態環境很好,保持著淳樸的原鄉風貌,但是走近一看,白墻不白,菜畦不綠,庭院不美,更別說豬圈、雞舍、旱廁、水溝等等。雖然離集鎮很近,但是通組的水泥路年久失修、路況較差,可以說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溝里的老百姓比較勤勞,守著一點土地過日子,平時在鎮上打點零工,溫飽雖然不成問題,但日子依然過得緊巴巴,村民生活亟待改善。
在縣委辦的全力幫扶和鎮黨委、政府的精心指導下,提出了“產村相融、農旅融合”發展定位,以五個“子”因地制宜、因戶施策。
村上主導修院子,由村上組織統一風格、統一施工,群眾投工投勞,集中進行舊房改造,不僅房屋主體保持白墻黛瓦馬頭墻的徽派風貌,庭院中也增加了青磚灰瓦花壇等徽派元素,綠化種類選擇上更是注重與徽派風格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目前已完成舊房改造35戶,修建花壇500平方米,實施景觀綠化1000平方米。鎮上投入鋪路子,為改善大梅花溝通行條件,鎮上將大梅花溝通組路提升工程納入示范鎮建設項目總盤子,組織鄉村建設服務公司負責實施,目前已完成鋪設柏油路2.5公里和公路沿線綠化,為下一步發展三產旅游業奠定了良好基礎。部門幫扶搭臺子,在縣委辦的精心指導幫扶下,鼓勵群眾利用自家房屋開辦農家樂,統一風格牌匾及室內布置,打造梅花院子農家樂品牌,目前已注冊培育農家樂7家;另一方面,縣委辦還準備進行更加深度的三產打造,形成網紅打卡地,更大程度激發群眾在房前屋后種果種菜、發展庭院經濟的積極性。動員大戶建棚子,為了發展產業、提升效益,動員養殖大戶劉相兵在大梅花溝流轉土地,發展10畝大棚種植設施蔬菜、草莓等,既滿足了群眾就近務工、農家樂就近取材,也為游客提供了體驗式選擇。發動群眾變樣子,始終尊重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堅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動員群眾拆除殘垣斷壁、廢舊雞棚圈舍30余處。
大梅花溝的變化是太山廟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該村將繼續努力,始終做好美麗生態向美麗經濟轉化大文章,讓村莊更加和美,群眾的生活更有盼頭、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