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亮
文明新風吹,鄉村氣象新。今年以來,平利縣三陽鎮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和美鄉村建設緊密結合,以“十個一”建設為重點,突出思想引領、文化引領和實踐引領,積極營造以文育人、以文改陋、以文化村的良好氛圍,逐步實現了環境美到生活美的飛躍。
孝老愛親,引領鄉風文明新風
在平利縣三陽鎮牛角壩村,提起袁志翠,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的。
1989年,袁志翠嫁給了同村的高家炳,兩人便將無兒無女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叔叔高定東接到自家贍養。2001年,丈夫意外離世,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袁志翠的身上,白天下地干活、外出做工,晚上回來照顧老人、小孩,憑著不怕苦、不怕難的這股勁兒,她成為孩子眼中的“好母親”,叔叔眼中的“好侄兒媳”,外人眼中的“女漢子”。
“志翠這么多年辛苦了啊,屋里屋外都是她一個人照料,對我也好,讓我感受到了兒女一樣的孝心。”談到侄媳婦,高定東笑著說,“每天打掃房間,洗衣服,做家務,干農活,不論再忙再累,每次做好飯,都先給我端來……”
關于叔叔的贍養問題,袁志翠的態度始終是堅決的,“只要我活著一天,就不會讓他受委屈!”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么多年來,她從沒讓高定東受過一回氣、紅過一次臉。
34年如一日的照料,袁志翠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和孝心,讓老人感受到了兒女繞膝般的溫暖,她對叔父無微不至的關懷,也在鄰里間傳為佳話。
“像袁志翠這樣的孝老愛親先進典范,我們還有很多。近年來,我鎮通過常態化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持續加大典型事跡和精神品質宣傳推介力度,引導群眾形成崇孝重義、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全鎮形成了見賢思齊、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文化振興。”三陽鎮黨委委員、組織宣傳委員馮盼盼說。
情系“朝”“夕”,繪就民生幸福底色
“放暑假了,不要下河,不要亂跑,有啥事就給我打電話,在家里乖乖地,早點睡覺,我過幾天再來看你啊。”志愿者細細叮囑,孩子依依不舍道別,這是最近三陽鎮開展關愛留守困難兒童活動中的一幅動人場景。
“多虧了鎮上的志愿者,經常上門照看孩子,給他們補習功課,讓我們能夠更加安心在外面掙錢,真是幫了大忙了!”在外務工的泗王廟村村民曾琦對鎮上搞的愛心服務活動贊不絕口。
不僅要讓兒童群體幼有所育,也要讓老年群體老有所依。
針對“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三陽鎮持續開展各項關心關愛老年人志愿活動,舉辦“集體生日會”,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幫助購買藥品物資、門前庭院清理清掃、文化惠民演出、上門辦理養老認證,高齡補助申報等服務,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今年以來,三陽鎮以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以關愛“一老一小”志愿服務活動為主要抓手,不斷充實、拓展志愿服務活動內容,提升志愿服務水平,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形式,對留守困難兒童進行結對關愛幫扶,“家庭教師”“家庭醫生”定期上門為孩子進行功課輔導、心理輔導、健康體檢,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每月定期開展為殘疾人、孤寡老人“送溫暖、送幸福、送愛心”活動,在“見人、見事、見實效”的點滴實踐中,讓群眾“見情、見心”,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一抹靚麗的風景線,引導全鎮形成了崇文尚德向善向好的良好社會風氣。
善治善為,建設和諧幸福家園
鄉村有效治理既要有機制、制度的創新運用,也需要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趙麗梅是三陽鎮泗王廟村村民,這幾年,無論是門前“四包”的衛生管理,還是村莊整體環境提升、設施更新,她都積極參與,“村子就是家,我們所有人都‘肩負重任’!我們劃片包區,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通過‘衛生戶’評比,引導村民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村民自我監督意識更強烈,鄉風也更文明。”三陽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王文卿介紹道。該鎮堅持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建設有效銜接,以環境提升帶動農民文明素質提升,以鄉村善治促進美麗家園建設,使廣大鄉村既有“外在美”,更添“內在美”。
此外,三陽鎮在矛盾調處工作實踐中,探索出了溯源治理“三聯三調三解”多元解紛工作法,即司法所、派出所、平安法治辦“一方吹哨、三方聯動”的響應機制,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效銜接的調處機制,“解心結、解難題、解法理”有機結合的調解方法。該方法成為三陽鎮溯源治理工作的“制勝法寶”,實現了群眾有訴求能快速反應、調解有困難力量能迅速整合、多種調解能有效銜接、矛盾難解決能集中攻堅,使得大量矛盾糾紛止于未訴、化于萌芽,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