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通訊員 李丹丹)凌晨5點,人們還在睡夢中囈語,一個鬢已斑白、背已佝僂的身影已經揮舞著手中的掃帚開始他一天的工作了。黎明漸近,行人漸增,他才默默開著垃圾車滿載而歸,去處理他的“戰利品”。
他就是梅書澤,現年55歲,家住廣佛鎮塘坊村三組,是廣佛鎮環衛隊隊長,負責廣佛鎮平鎮公路沿線和集鎮區域垃圾清掃、清運工作。梅書澤的環衛事業,始于2004年。十年的風雨無阻,十年的任勞任怨,他為廣佛鎮的環衛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成了廣佛人民心中的楷模。
不怕臟,不怕累,只怕工作沒搞好
垃圾堆人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夏季,垃圾堆蒼蠅林立、臭氣熏人,人們紛紛繞道而行,老梅卻要一鏟鏟將它們裝上垃圾車送到填埋場進行處理。隨著集鎮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環衛隊資金有限,為了節省開支,老梅經常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兒,凌晨三、四點乘著月光、打著手電筒開始清掃、清運,但他從未有過怨言。“這個活兒確實是又累又臟,身上時常是臭烘烘的,穿不了件體面衣裳,還要受人家嫌棄,這些我都不怕,我怕什么?我就怕工作沒搞好大家有意見!”這是老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08年,平利縣“雙創”戰役打響,老梅的工作量更大了。除了日常的清掃,縣上每季度、每月還有定期檢查,尤其是遇上突擊檢查,不管家里有什么事,老梅都必須立即扔下,開上他的“專屬用車”,帶領其他環衛工人緊急應戰。作為環衛隊長,他不但要在干活時身先士卒、做好表率,還要承擔主要工作責任。幾年的艱苦奮斗,老梅總結出了一套工作經驗,僅五個字:功夫用在平時。他說,只要把日常的衛生清掃扎扎實實地搞好,什么檢查都不怕!就怕平時偷懶!
2013年,廣佛鎮“省級衛生集鎮”創建工作順利通過,老梅的臉上樂開了花。
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2004年老梅剛剛接手這項工作時,鎮上給的報酬是一年兩萬元,這兩萬元包括油錢、其他工人的工錢,算下來,他個人真正拿到手上的報酬每月只有150元左右,而裝垃圾的車,還是老梅自己掏腰包買的農用車!“好多人都在背后說我傻,出去掙錢的機會多的是,非要當啥環衛工人!還有人說我是為了充好漢,掙表揚。我為啥?我就為了答應下來的事不干好,我自己的心里過不去!”
2010年,梅書澤的兩個兒子相繼考上了大學,最小的女兒也考上了高中。本家的一位兄弟來到家中勸說道:“三個孩子上學,得花多少哪,你還是和我們一起出去掙錢去吧,為了孩子著想,也別當不掙錢的清潔工了!”
梅書澤第一次陷入了矛盾之中。家里缺錢是事實,外出打工掙得錢多也是事實,但是要是都想著干體面活、掙大錢,環衛工作誰來做?集鎮的環境衛生可是全廣佛鎮的“臉面”哪!經過再三思索,梅書澤毅然決定:干!繼續干!為了增加點收入,梅書澤只好把妻子也拉入了自己麾下,夫妻倆雙雙獻身環衛事業。家里十幾畝的莊稼不能丟下,只能抽空照料,辛苦自不必說。累極了,妻子不免有些怨言,老梅便勸說道,累是累一點,但咱活得心里舒坦呀!
有覺悟,有行動,護送一河清水進城區
梅書澤雖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沒多少文化,但他卻知道,不讓垃圾、污水進太平河,事關重大。鎮中心衛生院因垃圾量大、污染度高且與太平河僅數米之隔,成了梅書澤的“重點監控對象”。為此,梅書澤還專門到衛生院“找過茬”,當了解到醫藥垃圾會分類回收作專業處理時,他的心才落了地。但他依然沒有放松警惕,堅持每天第一時間查看,保證垃圾日產日清,并建議加高了垃圾池的圍墻,防止垃圾外溢。
稍有空閑,老梅便會沿著太平河岸轉悠,見到垃圾便立即清理,還要對附近的居民挨家挨戶地進行思想教育,宣傳保護環境衛生、保護水源的重要性,勸說沿河居民不要將垃圾倒進河里,將污水排入河中。廣佛村的吳大嬸說:“以前不知道這些,有時候圖一點方便就會把垃圾倒在屋后的河邊上,經老梅一說,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再不會這么做了!”在他的努力下,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漸提高,漸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太平河水日益清澈。
梅書澤,一個地道農民出生的環衛工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換來一方凈土。他這種不求名利,但求奉獻的精神,也贏得了全鎮上下的尊重和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