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晏守柱 張詩清 易守云
石泉縣把發展長效產業作為實現高質量脫貧的根本之策,堅持大產業帶動大扶貧思路,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探索實施以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長效產業、人人有穩定就業“三有增收”為目標,通過扶持能人、企業、集體經濟、貧困戶“四類主體”,實施全域旅游帶動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發展、社區工廠帶動農民就業、能人興業帶動鄉村富裕“五帶動舉措”的“三有四扶五帶動”產業扶貧模式,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促進了貧困群眾持續穩步增收,確保高質量脫貧不返貧。
精準謀劃布局,落實長線產業。該縣按照“全域旅游抓帶動,北桑南茶川道菜,特色種養齊上陣”的產業發展思路,以4個省級龍頭企業、2個省級農業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以“桑、畜、菜”三大產業為主導,形成茶葉、烤煙、中藥材、食用菌、特色林果等區域特色產業穩步發展的農業產業格局。全縣年養蠶發種7萬張,肉類總產1.4萬噸,發展蔬菜種植7.2萬畝、魔芋種植2.5萬畝,鞏固發展黃花菜1.3萬畝,發展生態茶園3萬畝,發展小作坊等二三產業65家,實現有意愿和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長效產業全覆蓋。配套出臺《石泉縣產業精準脫貧三年行動方案》《石泉縣產業就業精準脫貧“三有”獎補辦法》等文件,強化產業項目獎補,扶持產業發展,全年共兌付產業獎補資金1536.28萬元,共有5530戶貧困戶直接受益,2019年整合資金3.49億元,2.18億元用于產業扶貧,占整合資金的62.5%。
創新扶貧模式,激發發展活力。該縣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創新實施“345”產業扶貧,做到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長效產業、人人有穩定就業,引導全縣155個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訂單回購、入園務工、入股分紅、產業托管等多種方式,帶動72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將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同時,該縣以“縣聘鎮管村用”方式,開通農技服務“110”,聘請產業技術專家9名、技術員31名、村級產業發展指導員105名,安排到全縣150個村開展技術服務,確保貧困村每村有1到2名產業發展指導員,采取技術講座、現場指導、上門服務,實現技術幫扶全覆蓋。
壯大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該縣通過蘇陜協作項目、建設光伏扶貧電站、財政資金注入等形式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全縣150個村(社區)注入資金9842.96萬元,收益分紅187萬元,覆蓋受益貧困戶5281戶15773人。5個光伏扶貧項目實現收益51.16萬元,使334戶貧困戶891人受益;全面完成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74個貧困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和互助資金組織通過市級認定,達到了貧困村兩個集體經濟組織100%雙覆蓋;積極探索“農業+旅游”“農業+電商”“農業+互聯網”等新型產業發展路子,先后舉辦庖湯會和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吸引各地游客12萬多人次;建成多個電商平臺,運用京東等網上展銷平臺銷售農產品30余種,銷售農副產品達200噸以上,推動“農旅文”深度融合發展。同時,該縣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圍繞“八清一改”目標,以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抓基礎、建機制,切實改變農村人居環境,鞏固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