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孟少猛)石泉縣聚焦“守底線、增動力、促發展”,在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力量,強化幫扶措施,不斷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聚焦“守底線”,筑牢“監測網”。嚴格落實“15345”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和“三色管理”制度,優化完善部門篩查預警機制,充分發揮“四支隊伍”和網格員作用,緊盯轄區農戶收支情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產業就業等重要指標,做好深度摸排,強化數據共享,充分運用網格化、信息化手段,扎實做好動態監測與幫扶工作,推動防返貧監測幫扶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因病、因學、因災等核心致貧返貧風險,精準施策,分類幫扶,持續夯實“防貧保險”,堅決防范返貧致貧風險、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聚力“增信心”,種好“文化田”。把文化振興工作作為鑄魂塑形的民生工程,創新實施推行理論宣講員、文化特派員、民風引導員“三員”派駐助推鄉村文化振興行動,縣鎮兩級精心選派485名“三員”指導164個村(社區)常態開展理論宣傳宣講、文化輔導巡演、民風糾察引導等工作,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依托農民夜校、院壩會開展各類宣講2200余場次,開展文化惠民活動200余場次,服務群眾10余萬人次。發展壯大文藝社團45支,培育鄉土文化人才260名。
深耕“產業土”,強化“硬支撐”。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富民”之路,圍繞打造“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目標,持續壯大富硒食品預制菜首位產業,完善“鏈主企業+村集體經濟+產業大戶”發展模式,落實訂單生產收購,新發展高質量預制菜保供基地5000畝以上,帶動群眾穩定增收。做優生態旅游支柱產業,搶抓全域旅游發展機遇,不斷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做強現代農業特色產業,聚焦蠶桑、畜禽、林果、茶葉等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創響一批石泉“土字號”“鄉品牌”,形成“主業突出、多元支撐、融合互促”的鄉村產業格局。
圍繞“促發展”,拓寬“就業路”。深入實施“四個三工程”創建高質量充分就業縣行動,充分發揮縣鎮村三級就業社保服務體系及石泉縣零工市場作用,聚焦有勞動能力和有就業意愿、“雨露計劃”畢業生、失業返鄉回流、無法外出務工的脫貧勞動力,持續加強動態跟蹤服務并提供精準幫扶。圍繞縣域“五大產業鏈”和縣內外用工需求,按需組織脫貧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通過提技促進穩定就業增收。大力培育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條件,支持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自主創業,用足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落實落細過渡期就業幫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