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兵
初夏時節,在石泉縣喜河鎮喜河村陸基生態養魚基地,工人們正在忙著捕撈銷售鯉魚。“我們養的鯉魚、鱸魚分別有兩萬余尾。最近每天賣出的量在800余斤。”喜河村駐村工作隊長賀本剛高興地介道。
據了解,喜河村陸基生態養魚基地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共建有6個陸基養殖池,引山間溪水進行養殖。養殖池采用循環水,養殖的魚活力十足,肉質細嫩鮮美。“下一步我們預計發展高位池循環水養魚12萬尾,讓一池清水激活鄉村產業振興!”賀本剛說。
在曾溪鎮瓦窯村陸基水產養殖基地,整齊排列著12個直徑9米的圓形陸基養殖池。這個養殖基地占地17.74畝,共建設高密度陸基水產養殖池3000平方米,配套了水循環系統、增氧控溫和污水處理設備,不僅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提高魚的品質。
“基地養殖有草魚、鯉魚和花鰱,長勢還非常好。去年7月份投了3.6萬尾,養到現在基本上每條都是三四斤左右了,我們計劃8月份出魚,將銷往縣城和周邊市縣,銷售總量預計15萬斤,年產值130余萬元。”瓦窯村黨支部書記鄧康峰介紹說。
石泉縣地處漢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為生態漁業養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石泉縣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統攬,按照“穩池塘、擴稻漁、增設施、融三產、強品牌”的發展思路,主推陸基高位池循環水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庭院養殖等生態漁業發展模式,既生產高效也避免污染水質,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目前全縣魚類養殖規模達2.79萬畝,預計今年漁業產量達6780噸,年產值達4.6億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在全縣實施生態漁業倍增計劃,不斷優化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和生產方式,依法依規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鞏固拓展稻漁綜合種養,努力挖掘池塘養殖潛力,加快發展現代設施漁業,著力培優做強品牌,促進生態漁業擴面增量,實現漁業提質增效,漁民增收致富。”石泉縣漁業站站長李洪亮介紹說:“力爭到2026年,全縣水產品產量達到1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5.5億元。”
依法依規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按照“一水一策、一水一主體”的原則,在嚴格落實“十年禁漁”有關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實施統一放養、統一管理、有序開發、規范起捕,最大程度地發揮大水面資源的養殖潛力。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穩步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逐步完善運營機制,力爭2026年全縣大水面累計養殖面積達2.24萬畝。
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充分開發利用宜漁稻田,在不破壞耕地的條件下,因地制宜推廣稻魚、稻蝦、稻蟹、稻鱉、稻鰍等綜合養殖模式,穩步提升單產效益。以城關、中池、后柳、喜河、熨斗等鎮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示范基地,積極探索以稻漁公園為主的休閑旅游模式,力爭全縣2026年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18萬畝。
大力發展現代設施漁業。實施以陸基高位池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健全“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社承載、庭院經濟補充”的發展模式。推廣在線監測、精準飼喂、智能增氧、自動凈化等數字化智慧水產設施設備的應用,鼓勵鎮村能人大戶發展設施漁業。通過重點支持標準化設施漁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到2026年,全縣累計發展設施漁業達4.65萬立方米,新增生態漁業示范基地15個,新培育經營主體20個。
積極發展休閑觀光漁業。依托全域旅游示范縣優勢,引導經營主體深入挖掘漁文化和人文資源,大力推廣以漁業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核心的休閑觀光漁業,鼓勵村集體組織利用水庫、水塘發展休閑垂釣漁業,培育稻漁公園,做大規模、提升品質、形成品牌。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科普展示、旅游觀光、休閑體驗、健康療養、文化傳承等綜合功能。力爭到2026年,新培育2至3家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大力推進漁業融合發展。積極向上爭取水產品精深加工扶持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內部培育、“歸雁”經濟等方式,重點開發水產品預制菜、魚罐頭、休閑即食等多種品類,大力支持養殖企業引進現代化全冷鏈加工流水生產線,完善冷鏈運輸物流體系,推動水產品“養殖+加工+配送”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美食品鑒、康養旅游等多業態休閑漁業,不斷拓展生態漁業發展空間。持續辦好“稻漁豐收節”“魚宴烹飪大賽”,加強“全魚宴”和特色菜品開發,推動產加銷協同、漁文旅融合發展,做優做靚“石泉石鍋魚”“石泉烤魚”“石泉全魚宴”等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
目前,石泉縣已經成立了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將通過統籌協調、加強政策扶持、嚴格督導考核等措施,進一步在深加工上下功夫,在延長產業鏈條上做文章,努力提升漁業綜合效益,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