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旬陽始終堅持在突出成效中用好蘇陜扶貧協作資金,緊緊圍繞“準、硬、實”做文章,依托貧困村農產品、水產養殖等資源優勢,大力扶持農業產業項目,讓旬陽貧困村產業發展突出特色、遍地開花,有效破解了貧困村產業發展落地難的問題。
圍繞“準”字做文章,優化項目選擇
旬陽縣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脫貧走”,將幫扶資金優先用于帶貧效益好的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項目。使用蘇陜扶貧協作資金50萬元的山野菜種植研發及深加工項目,位于銅錢關鎮赤巖社區,專門從事蒲公英、石蠟菜等山野菜的種植、深加工及銷售,通過帶動貧困戶務工、訂單回收等機制,為銅錢關鎮乃至周邊三鎮貧困人口提供了一個致富的路徑;位于雙河鎮的隆科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其實施的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建設項目,主要實施稻田養魚、標準化育苗大棚等建設內容,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業產業扶貧基地。
圍繞“硬”字做文章,強化資金監管
旬陽縣嚴格執行省市《蘇陜扶貧協作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加強項目申報、資金撥付、項目實施、評估驗收全過程跟蹤監管,夯實產業項目所在鎮、村主體責任,并探索建立項目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打好“組合拳”,設好“防火墻”,確保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能夠高效、規范、安全地使用,務求每一筆資金都能發揮最大帶貧成效,為旬陽打贏脫貧攻堅戰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圍繞“實”字做文章,突出利益聯結
旬陽縣讓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勞動務工、入股分紅、訂單回收等合法有效的方式獲得收益,增強項目帶動效應。實施的171個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覆蓋21個鎮,項目建成后可覆蓋貧困人口1.03萬人,2019年可穩定帶動貧困人口脫貧411人,項目造血功能更加突顯。建立的“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組織、貧困戶參與”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以勞務增收、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方式為主的帶貧模式,將每一個貧困群眾融入產業項目、嵌入產業鏈,化解了農戶“單打獨斗”發展產業帶來的風險。
截至目前,旬陽縣共使用蘇陜扶貧協作資金1.233億元,實施項目171個(含子項目共239個),其中投向貧困村產業項目209個,使用資金9450萬元。產業項目覆蓋了全縣的所有鎮,圍繞主導產業,建設扶貧基地;培育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成為推進貧困村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一是通過產業引領,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隨著蘇陜扶貧協作資金的投入,一大批建設地點在貧困村的產業項目落地生根,并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實現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通過建立有效而緊密的帶貧益貧機制,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不斷受益,發展了產業,增加了收入,改變了面貌,堅定了信心,實現了“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二是通過資金撬動,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通過蘇陜扶貧協作資金活水的澆灌,旬陽貧困村的產業蓬勃發展、遍地開花。綠色農業方面,實現了辣椒、拐棗、花椒、食用菌種植、產銷的同比增長;特色中藥材方面,金絲黃菊、水百合、天麻、黃芩等中藥材供不應求;工業生產方面,野生拐棗醋、魔芋食品等已建成投產,市場反響良好。
深化蘇陜扶貧協作,必須依托資源共享、產業驅動。旬陽縣針對各鎮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精準選擇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貧困村產業項目,發揮了蘇陜扶貧協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全縣打好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