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尤生銀
近日,走進旬陽市仁河口鎮水泉坪,迎著春日暖陽,徜徉在千畝油菜花海里,花兒在風中搖曳,陣陣撲鼻而來的花香,沁人心脾。抬眼望去,山腳下鱗次櫛比的農房,滿山翠綠的叢林,一幅幅鄉村盛景迎面而來。
近年來,仁河口鎮堅持“興文強路”的戰略部署,在“農耕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上做文章,聚焦水泉坪千畝稻田,以稻油輪作自然觀光為核心,創建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旅游村、國家森林鄉村,帶領老百姓走出了一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致富路,卻吃出了不一樣的“鮮味”。
點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十年前的水泉坪,山高路遠,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困難重重,出門靠走、運輸靠挑,黃土壘筑的石板房,“窮山僻壤”是曾經最精準的形容。
“山里人守著黃土地,吃飽飯是沒問題,但是‘窮’這個枷鎖始終難以摘掉,村里的年輕人出去就不愿意回來”,橋上村黨支部書記王繼華回想起當年的現狀,再看看如今年輕人主動返鄉創業,參與家鄉建設,心中滿是激動。“水泉坪一直被外地人稱為‘現代版桃花源’,紅軍戰士趙長江的紅色文化故事、王莽追劉秀的西漢歷史故事,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每年春季就有游客前來,但資源開發不足,帶不來任何經濟效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給仁河口鎮水泉坪找準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更堅定發展綠色文旅產業的信心、決心。由此,仁河口鎮將橋上、王莽山、水泉坪“三村一體化”打造,融合“生態、生產、生活”,開啟了打造特色文旅小鎮之路。
破難——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
“守著好資源,名聲出不去、企業不愿來、資金進不來、項目落不實,守著‘金山銀山’也依然是守‘窮窩’”,王繼華回想起建設初期的舉步維艱,心中滿是辛酸。
如何破解資金難題,仁河口鎮堅持在資金籌措上主動向上爭取一點、財政配套一點、涉農資金整合一點、市場企業投入一點,一個個項目破土而出、拔節生長。
“水泉坪養育了我。讓發展要素和惠民政策澤被鄉里,是鄉情更是責任”,旬陽市水泉坪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曾文明說。2016年,常年在外創業的曾文明,是第一個主動帶頭回鄉開發生態資源的鄉賢人才。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水泉坪按照“黨委引導、政府主體、企業投資、群眾參與”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田園為本,提升自然景觀吸引力;設施提升、節點點綴,提升業態發展競爭力;保護為要、挖掘培育,提升文化品牌影響力,延伸文旅產業鏈,打造特色文旅小鎮。
如今,研學基地、西灣露營地、豐產公社、巖洞酒吧、巖洞KTV、銀杏廣場、稻田居等一批網紅景點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大量游客。
蝶變——舊貌換新顏,群眾穩增收
2021年,仁河口鎮水泉坪被確定為國家3A級景區、全國旅游重點村、千萬工程示范村,荒山變茶山、農田變花園、農房變民宿、常年閑置的庭院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寶盆”,曾經鮮為人知的“貧窮村”到如今炙手可熱的“明星村”,水泉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土特產做出大文章。“把農產品做成大產業,鑲嵌在水泉坪景區的產業鏈條上,實現聯農帶農益農”,王繼華指著眼前由集體經濟發展起來的蓮藕產業園,介紹起每年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如此,水泉坪還打造“稻漁綜合養殖基地”,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兩產”高效現代農業模式。
香樟院子、山野澗民宿、桃李民宿、品木農舍等一大批“庭院+”興起的庭院經濟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3月31日,在仁河口鎮水泉坪成功舉辦旬陽市首屆文化旅游節暨水泉坪第三屆油菜花旅游系列活動開幕式,活動現場人數超過1500余人,每戶小院都熱情接待一批批來玩的游客,辛苦且幸福著。
騰飛——水泉坪的“振興夢”正踏步而來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一方水土何以持久養一方人。
仁河口鎮聚焦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以AAAA景區建設為基礎,以全域旅游為方向,以豐富業態為重點,以融合發展為路徑,堅持旅游資源全域統籌規劃、旅游產業全域融合發展、旅游服務全域完善提升,做實“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實現資源跨區域共享。持續在‘吃、住、娛、樂、行、購’上做文章,不斷提升旅游產業承載力、吸引力、影響力、輻射力,努力以旅游產業的大發展促進鄉村大振興,助推農民收入大提升。
“我們將持續按照‘興文強旅’戰略部署,以打造‘精品文旅小鎮’為目標,注重融合發展,在‘生態之旅、文化之旅、品質之旅、魅力之旅’上下功夫,堅持黨建引領鄉村規劃、鄉村振興、設施建設、社會治理、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引導群眾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主體,推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互利共贏,著力繪就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生動畫卷”,鎮黨委書記劉忠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