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梁媚
今年以來,旬陽市緊緊圍繞搬遷社區黨組織“評星晉級、六好雙優”建設任務,全面實施“強基、護航、聚力、暖心”四大工程,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實施強基工程,建強新堡壘。對全市181個易地搬遷安置點黨員、黨組織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情況進行重新摸排,建立易地搬遷安置點黨建工作臺賬。采取單獨、聯合、掛靠組建黨組織和選派黨建指導員、設立群團組織等方式,在300至500戶以上的搬遷安置點單獨組建黨組織6個,其他搬遷安置點黨員均就近納入村(社區)黨組織管理,選派黨建指導員163人、第一書記9人,成立群團組織79個。
實施護航工程,提供新服務。不斷深化移民搬遷“雙向三線”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即對搬遷對象實行戶籍地與安置地雙向管理,對三類戶建立“戶籍地、安置地、幫扶干部”三條幫扶聯絡線,實現監測幫扶無縫對接,閉環管理。積極推動組建業委會,選聘專業物業公司,大力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和“六小”工程,已建成小菜園20余畝、小廳堂550余平方米、小庫房400余平方米、小超市13家,設立電動車充電樁,開通搬遷社區到城區公交車,將便民服務、電商服務、物業服務、老年兒童關愛、社區綜治等融為一體,為群眾提供全過程的優質服務。
實施聚力工程,發展新就業。為每個搬遷安置點配備就業創業信息員,精準摸排搬遷群眾的性別年齡、學歷結構、技能特長、就業意愿等情況,多措并舉拓寬渠道,精準對接促進就業。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技能培訓5期510余人次。借助市人社局“114”數字化就業服務平臺,累計實現轉移就業3400余人次。盤活安置點資源,持續推動開辦毛絨玩具廠、服裝廠、電子廠等社區工廠,累計吸納716余名社區勞動力就業,真正實現“樓上居住、樓下就業”,促進搬遷群眾就業致富。
實施暖心工程,創造新生活。選優配強社區“兩委”班子成員,4個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36歲。積極整合資源,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志愿者服務站、黨員活動室、學習小課堂、矛盾調解室等功能部室,嚴格按照現行標準落實社區干部補貼和黨建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確保社區黨組織“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陣地做事”。定期組織文藝演出、運動會、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暑期兒童托管班等志愿服務活動,真正讓搬遷群眾過得舒心,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