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正飛
6月初,走進漢濱區瀛湖鎮清泉村,層層疊疊的綠,由遠及近鋪展開來,公路兩旁一棵棵枇杷樹哈著腰,捧著碩大、泛著金黃的枇杷,歡迎著各地游客。
上世紀80年代起,漢濱區瀛湖鎮開始引導村民種植枇杷。2011年,當地清泉村,湖心村等遂大規模種植解放鐘、五星等品種。因緯度高、晝夜溫差大、雨水充沛、土質肥沃,所產枇杷個大甘甜,深受消費者喜愛。
清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當地枇杷皮薄、肉厚、香甜、多汁的品質,產品遠銷北京、廣東、新疆、西安等地。品嘗過清泉枇杷的人,此時塵封一年的味蕾記憶瞬間被激活,那獨有的酸甜口感,惹人生津垂涎。
車行至清涼關處,路兩旁枇杷攤多了起來,齊齊整整擺放著。不遠處山上的枇杷園,果香里夾裹著湖水的清爽,這是瀛湖特有的嗅覺盛宴。
碧水青山育“金果”
有著10多年種植經驗的6組村民洪本仨,枇杷樹環繞房前屋后,現有枇杷園12余畝,他家枇杷從5月中旬開園至6月初,便所剩無幾,已賣出3000余公斤,收入10余萬元。
趕在裝箱間隙,洪本仨坐在門前樹蔭下,吃著女兒從城里帶回的蒸面。“早上客戶電話要30件,待會兒上來取。”洪本仨說,枇杷園平時自己和老伴負責修剪、除草、施肥,旺季忙不過來,兒女也回來幫忙。趕上需求量大,客戶還得自己上手選果裝箱。
“拿的時候捏在果梗上,盡量不要把果上的毛毛弄掉,這樣保存時間會更長些。”除了管護自家枇杷園,洪本仨也會將多年栽植、管護經驗傳授給其他種植戶。“要想枇杷大,就要勤快些,勤修枝、追肥、管護。發芽開花時要剪枝,掛果時也要及時摘除多余的,不能留太密,不然既影響品相,口感又上不來,投入采摘成本大,還賣不上價。”洪本仨說。
經多年培育,如今瀛湖清泉枇杷已小有名氣,專程從西安、漢中、湖北等地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銷量逐年遞增。距洪本仨家不遠的羅兵家,算是村里較晚發展枇杷的種植戶。羅兵正和母親在自家院壩為上門客戶選裝枇杷,“EMS”快遞小哥嫻熟地將選好的枇杷套袋、裝箱。
小哥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于2015年開始進村攬收枇杷鮮果。每年這段時間更加派人手入村攬收,自己和同事每天8點就到村入戶,把事先準備好的水果網套、泡沫保鮮箱、紙箱送到有訂單的村民家中。
據了解,當天攬收的省內件要14點前發往城區,省外件要在17點前送往城區郵件處理中心,有時村民們忙不過來他們也會幫忙裝箱,以保證盡快投遞,降低運輸損耗。此外,記者現場還看到,邦德、順豐、京東快遞工作人員也忙碌穿梭于路邊攤、枇杷園和村民家中。
產業發展隱憂顯
羅兵家共有枇杷樹10余畝,目前掛果的有五、六畝,今年,他家的枇杷賣得并不像洪本仨家那么快。“去年枇杷給家里帶來了3萬余元收入,今年看能不能多掙些。”羅兵媽媽說。
她告訴記者,現在主要還是家里勞力不多,忙不過來,兒子羅兵平時在城區上班,這幾天為趕上家里枇杷能賣個好價錢,就請假回家幫忙,羅兵爸爸早早下地去摘,再拿到路邊賣,自己就和羅兵在家套袋裝箱。
“我家離村里大路較遠,一般客戶在路邊就買了。我和他爸不太會玩微信、抖音,只能靠回頭客、其他人介紹,今年洪本仨就給我們介紹了不少!”提及今年銷售情況,羅兵媽媽如是說。
來自上海從事國際貨運工作的王先生正在羅兵家院壩里等待裝箱,他告訴記者,去年在安康朋友的帶領下,來到瀛湖買了些當地枇杷,當時感覺這里的枇杷個頭比別的地方都要大很多,而且多汁、口味好,隨即打算大規模采購一批,再發回上海試著開拓市場,后來發現,這里的枇杷產量上不來,而且在品質標準上無法統一,遂收購了50余箱,郵寄給生意合作伙伴品嘗。
王先生看來,如果要把當地枇杷市場做起來,需要先解決產品定位、品牌樹立和推廣工作,注重產業規模和保證供應量,同時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這次過來還是打算先買些送給親朋好友和合作伙伴,并將持續關注當地枇杷產業發展。
每年罷園時看著枇杷摘不下來、撿不起來、掉落滿地時,村委會主任張善猛心里五味雜陳。在不久前外地商販前來收購當地枇杷時,他發現人家只有一次收足了2萬公斤,才找車統一拉走,一車收下來要好幾天,其中一些枇杷都壞了。“假如本地有枇杷深加工項目,不但能省下運輸成本,還能提高利用率,從而為村民增收提供保障。”張善猛說。
人力投入大,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等,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尚未形成,在記者看來,這些問題都已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隱憂。
蓄力產業化在路上
據張善猛介紹,全村共有300余戶,枇杷種植面積達2000余畝,而今這里陸續成立了四五家枇杷種植合作社,吸收大部分農戶入社,村民能賣自己賣,賣不了合作社再根據市場行情統一收購。
今年枇杷園開園之際,他們組織召開了社員大會,明確了本村枇杷等級劃分和建議市場價,特等果單個75克以上每公斤40元,一等果單個50克至75克之間每公斤30元,二等果單個40克至50克每公斤20元。小枇杷商販上門收購價在4至10元每公斤不等。
同時他們針對枇杷質量進行了嚴格要求,注重郵寄枇杷品質、包裝提升,特別加大對爛果管控引導?傮w上看,今年全村枇杷增收成效較去年好,還吸引了外地商販上門收購,當地幾家無人問津的農家樂也趁著豐收旺季生意紅火,還帶動了本村蜂蜜產業。為促進枇杷產業快速發展,當地合作社免費發放樹苗,鼓勵村民擴大面積。
而在種植管護這一塊,該村還鼓勵村民在枇杷樹管護中施用農家肥,既保證了口感和品相,又延長了果樹壽命。“一棵枇杷樹施用化肥壽命15年左右,要是農家肥就達25年以上,現在村民家基本上都養的有家禽,能最大限度節省投入成本。”張善猛說。
記者通過在某寶和某多多平臺查詢發現,一瓶500來克的枇杷膏,價格在50元到80元不等,一箱6瓶300毫升左右枇杷汁,價格在80元至100元之間,一箱4瓶400克左右枇杷罐頭,售價在30元到50元不等。
在清泉枇杷產業標準化、規;、商品化的路上,張善猛也頗有想法:“雖然清泉枇杷名聲越來越大,但系統全面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很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下大功夫來解決。”他告訴記者,村上一直也在籌劃延伸枇杷產業鏈和規;、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下一步,他們打算引進枇杷罐頭、枇杷露、枇杷膏生產設備和技術,把小的、即將罷園的摘回來加工成枇杷膏、枇杷露和枇杷罐頭等產品,同時繼續整合周邊資源,把當地枇杷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