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漪湉
春日漢江似一彎柔順的綢帶,蜿蜒在兩岸碧山修長的脖頸之間,而瀛湖就是鑲嵌在青綠之間的綠松石,在晴空之下更顯勃勃生機。
鳶飛魚躍的和諧畫卷在瀛湖水面繪就,背后是瀛湖自2020年以來率先啟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著力實施“漁政+”全要素管理模式。
據瀛湖生態旅游區漁業局局長吳安介紹,該區堅持宣傳教育、聯合執法、轉業轉產、群防共治等全鏈條閉環管理措施,構筑起了瀛湖“十年禁漁”穩若磐石的后盾。目前,環湖群眾“十年禁漁”知曉率、認知率達到100%,非法捕撈案件發生率逐年下降,禁漁工作成果得到中省肯定和社會認可。
“加強思想宣傳教育是我們開展‘十年禁漁’工作著手的第一件事,要讓庫區群眾知道為什么禁漁,有什么好處,才能徹底改變根深蒂固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觀念。”吳安說。
近年來,瀛湖漁政部門深入環湖村組、碼頭渡口、集貿市場、轄區學校開展宣傳。持續開展“小手拉大手·禁漁保生態”主題宣傳系列活動,采用“1個學生+6位家長”模式,通過學生向家長宣傳“十年禁漁”政策和保護天然水生動物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做好禁漁宣傳員,倡導家長做漁業資源守護者。同時,漁政部門聯合司法部門,通過“以案說法”形式,顯著增強了群眾“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意識。
堅持“漁政+聯合執法”,瀛湖漁政部門聯合各鎮辦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農貿市場、網具銷售、消費環節的監管檢查,從源打擊非法捕撈;與漢濱、嵐皋、紫陽建立跨區域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實現聯防聯控無縫對接;與漢濱區檢察院聯合掛牌成立漢濱區檢察院駐瀛湖生態檢察辦公室,全面建立漁政行刑銜接工作機制;與安康鐵路檢察院、安康鐵路運輸法院聯合建立瀛湖司法放流基地。
如何讓原先400余戶既養魚又捕魚的漁民上岸轉業轉產,實現“拆得了、穩得住、保民生、不反彈”,關鍵在漁民,難度也在漁民。
據吳安介紹,瀛湖生態旅游區通過與漢濱區溝通銜接,出臺《漢濱區瀛湖庫區原網箱養殖戶轉型發展扶持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從特色產業、創業就業、發展農家樂等方面進行產業轉型扶持,一些原先非法捕撈的網箱養殖戶紛紛轉型從事枇杷、柑橘、楊梅等林果種植業,興辦特色漁家樂。
記者在橋興村的碼頭見到了正在卸貨的村黨支部書記唐漢幫。他介紹,車上正是自己購置的新品制茶機器,價值40余萬元。
開展“十年禁漁”工作前,唐漢幫是村上的網箱養殖大戶,有1360口網箱,最高峰時能產170萬斤鮮魚。2018年網箱全面清理后,他帶領村民轉型建起茶園和枇杷園,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唐漢幫笑著說:“從前養了10年魚,現在要為禁漁行動出10年力。”
面對著盈盈湖水,清泉村郭邦超感慨說:“我是土生土長的瀛湖人,捕魚也養魚,前些年確實覺得小時常見的魚種都少見了,網箱清理和禁漁行動之后,感覺又回到了之前的好生態。”現在的郭邦超轉型做起建筑工程和民宿,還成為瀛湖“十年禁漁”的志愿者。
堅持“漁政+群防共治”,面對人員少,設備差,范圍大的困境,漁政部門整合瀛湖大水面漁業養殖公司巡庫護漁人員50余人,組建“十年禁漁”護漁隊伍,不僅解決了原網箱養殖戶就業問題,還充分利用了他們地形熟、水性好的優勢協助漁政工作,變“捕魚人”為“護魚人”。
漁政部門還與垂釣協會等社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成立志愿者隊伍,實時掌控庫區非法捕撈信息。同時加強“技防”,建立智慧漁政執法監控管理系統,采用高清透霧攝像機和紅外熱成像,共同構建監管“防火墻”。
瀛湖生態旅游區以“禁”為進,系統治理,成績斐然。“禁”在綠水保生態,“漁”上青山興產業,瀛湖將持續踐行“兩山”理念,繼續優化創新工作機制,守好禁漁“十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