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亞莉
走進鎮坪縣曾家鎮村民胡發選家,精致的小院讓人眼前一亮,其妻子柏元喜指著院子里的菜地說:“我用這點空地種菜、種香菇,自己平時吃著也放心,多余的還能賣了增加點收入,而且還可以綠化整個院子。”這個由老房改造而出的“新容顏”,房前屋后、角角落落,都打理得井井有條。院落里,柴垛整整齊齊地碼在墻根下,菜園子外搭扎著木頭柵欄,里面的香菇棒子已經生了許多小香菇,蔬菜也綠油油的一片。柏元喜介紹:“我還喂了幾頭豬,房屋邊上的地里還有一片小茶園,別看我老了手活慢,但是采茶葉每天都還能有一兩百元的收入。”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曾家鎮以強村富民為目標,依托人居環境整治,大力發展特色庭院經濟,動員農戶“建院建園”,讓農戶的“方寸閑地”變身“增收寶地”,在全鎮掀起了發展“菜籃子”“肉盤子”“果園子”經濟的熱潮,庭院經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一戶庭院就是一處風景,家家戶戶便串起了美麗鄉村。曾家鎮堅持以庭院經濟“小美”聚合人居環境“大美”,動員農戶把房前屋后的閑散土地種上盆景植物、農家菜、香菇等具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既能讓這個“小菜園”成為村民致富的好門路,又能讓農村人居環境變得更美、村民精神面貌變得更好、鄉風文明程度變得更高。
走進桃花村,隨處可見掩藏在庭院中的致富門路,用原木制成的蜂箱、竹條編織的雞鴨籠、木料搭建的羊圈,這些別致的小動物“新居”不僅美化了庭院,還增加了農民收入。河邊戲水的鴨子和院子里散步的雞,山坡上吃草的羊和地里勞作的牛都讓這里充滿了田園風光的詩情畫意,農戶用自己種植的農作物養殖的這些小動物們,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我現在養了40多只羊,以前最多的時候能有70只,年底大概能有5萬元的收入。”村民柏中平一邊編織著竹籃子一邊說道。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需特色。曾家鎮因地制宜,盤活全鎮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鼓勵和支持農戶以庭院為載體,以“庭院搭臺+果農唱戲”為發展思路,推動果園向游園轉變。千山村首次嘗試采取“果木種植+休閑采摘”聯合模式,對外開放脆李果園,舉辦“采摘節”,吸引了大批游客。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曾家鎮在立足庭院經濟上做足了文章,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讓庭院經濟綠了小院、美了村莊、富了腰包。下一步,曾家鎮將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美化環境為導向,在特色產業、生態宜居上下功夫,使方寸之地變成創收之所,讓庭院小經濟撬動鄉村大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