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葉立剛
1月15日,在和煦明媚的暖陽下,漫步在紫陽縣洄水鎮團堡村,村道干凈整潔,護欄蜿蜒盤旋,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黨建引領促振興,建設和美幸福村”標語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文化墻赫然在目,在陽光的映襯下更加別致精美,一幅文明鄉村的時代畫卷映入眼簾。桂花樹下,居住在安置點的老年們三個一群,圍坐在村道旁邊,談笑風生,十分愜意。
團堡村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該村依托人居環境整治、促進產業發展、提升公共服務為抓手,持續在改善村容村貌、強化產業振興、推進民風建設中跑出了“加速度”。
擦亮村里“面子”,美了環境富了村民
“村里環境越來越美了,人氣越來越旺了,我們養殖的高山冷水魚個大味美,很是暢銷。”連日來,團堡村源來漁業合作社合伙人曾大香提起近年來團堡村的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環境變美的背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關鍵。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洄水鎮團堡村發動36名黨員,率先垂范,帶頭對庭前院落進行全面整治,動員3名保潔員常態長效抓清掃打理,包聯干部同步開展入戶動員、宣傳,常態化評選“環保衛士”、舉辦“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衛生評比活動,在全村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經過逐項分類整治,12個垃圾分類亭建成投用,15盞自控太陽能路燈照亮群眾出行“主干道”,不斷補齊村內硬件基礎設施短板。放眼望去,村道出行路環境干凈有序、村容村貌整體得到提升、村民文明意識普遍提高,目前全村群眾生產生活垃圾收集點、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98%以上。
家家門前綠蔭蔽日,戶戶庭院花香四溢。為促進“顏值”更好地轉化為致富增收的“產值”,團堡村積極發展茶葉、畜牧養殖等產業,挖掘山、水、林、田等資源,依托臨近G541的地理和氣候優勢,發展“庭院經濟”15戶示范戶,將自家門前小院子充分利用起來,種植茶葉、養殖富硒豬、穆爾山羊、梅花鹿等,截至目前,全村管護標準化茶園1350多畝,出欄富硒生豬100多頭,穆爾山羊300余只,實現庭院經濟產值約200多萬元。此外,該村還引進企業科宏茶業等6家經營主體,盤活閑置院落,用好房前屋后,持續推進“兩個精準”幫扶舉措,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持續關注“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1月17日上午10點,團堡村二樓會議室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和往常一樣,團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社員代表35名代表歡聚一堂,商議村內經營實體帶農益農情況。“我每次都會來參加會議,還是想多了解、多支持村集體企業運營,力所能及為他們出主意、出點子。”團堡村一組黨員代表汪學義興致勃勃地說。
“村里集體經濟運營分紅,每年按照方案給社員分紅,不用社員操啥心,都會準時為大家兌現到‘一卡通’存折上。”洄水鎮團堡村黨支部書記扈興懷胸有成竹地說,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特別關注民生改善,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依托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村上已建成休閑廣場、文明實踐站、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廣大群眾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團堡村還積極開展道德積分制促進鄉村治理工作,發動村上常住戶村民參與村上道德積分兌換,依托“愛心村超市”,不斷強化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極大地提高村級管理服務效率與水平,切實改善了農村廣大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發展觀念,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鄉村治理新格局。
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到基礎設施完善,從公共服務普惠到宜居宜業生活富足……如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