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錄志
今年,紫陽縣提出產業精準到戶,就業精準到人(簡稱“兩精準”)的鄉村工作目標。目標非常實在,然而怎樣才能實現兩個精準,卻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紫陽縣農村勞動力15.7萬人,務工就業11.07萬人,其中縣外務工8.85萬人,縣內務工2.22萬人(含:社區工廠121家帶動就業4079人,公益崗位安置6692人),剩下近4.6萬農村勞動力在家從事種植養殖業。
要解決產業精準到戶、就業精準到人的根本性問題,就必須對當下的種養殖業發展情況予以重新認識。就養殖業來說,以其為龍頭,可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具體地說,養殖業要以圈養牛羊為主,促進以飼草供應為目的的種植業;催生以飼草加工、牲畜糞便加工處理、畜產品加工為目的的加工業;帶動以飼草、商品農家肥、肉類產品銷售為目的的銷售業。一旦形成以牛羊養殖為主的大規模產業,其飼養、防疫、飼草生產、加工、收儲、運輸、產品銷售、養殖場糞便處理等工種都可以實行市場化專業經營,紫陽的富硒品牌優勢,能得到更充分發揮,徹底改變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形成以畜牧業為紐帶的各行業利益共同體,促進提高農業經營整體水平。
據調查,圈養一頭牛從幼崽到成品出欄約需700天,最多兩年見利。較之于其他骨干產業項目,養牛完全可以稱得上見效快的項目。牛羊以食草為主,飼草就地供應無憂,對糧食消耗相對較少,受糧食市場價格的影響較小,養殖成本可控。人們肉食結構正由以豬肉為主轉變為以牛羊肉為主,所以牛羊肉市場會進一步旺盛。牛羊的抗疫能力較強,疫情易防易控,安全程度相對較高。
圈養牛羊和種牧草都是些簡單勞動,特別便于老弱勞力和家庭婦女靈活就業。牧草的種、管、收各環節時間要求都不是很緊迫,不需要天天堅持田間管理,只要能通公路,承包地在20公里以內均可經營,適合短距離內集中安置的農民種植。據東木鎮軍農村養牛戶宋士武試種結果,種1畝黃竹草,中等產量可達3萬斤鮮草。如果與養殖大戶實行合同訂購,在運輸車輛可到的地方交貨,每畝年收入可達2000元以上。一個家庭只需種2畝黃竹草就可圈養3頭牛,保證3個人的年均收入達到貧困線以上,這對那些出門無路的人,不失為一條就業創收的好路。
種草養牛羊還能有效抗御自然災害,紫陽是水旱災害多發區。紫陽現有的主產糧食作物如玉米、水稻、黃豆、紅苕等,其秸稈都是上好牲畜草料,即便因災致糧食顆粒無收,其稈莖也不會絕收,仍可以成為飼草。按照宜糧則糧、宜草則草原則,合理利用閑置土地種糧種草,既可保障養殖業發展需求,還解決了土地資源浪費問題。
要建成這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社會化生產鏈,必須把握五個關鍵環節:
一、推行圈養方法。一方面,圈養牛羊是紫陽新建產業鏈的基礎。只有實行圈養,才能實現大規模養殖;只有實行大規模養殖,才能實現飼草種植、加工、供銷、疫情防治、排污、糞便處理、產品加工銷售以及閑置土地流轉等產業興起和聯動。另一方面,就養殖成本而言,也必須實行大規模圈養。據對東木鎮十余戶養牛戶調查測算,一頭牛平均每天草料約需12元,加上防疫、固定資產折舊、財務費用等,1頭牛的成本大約為1萬元,按現行市價可賣1.8萬元,年均獲利3500至4000元。攤銷到每頭牛的費用與養牛的數量成反比。圈養30頭牛,只要兩個人就可以了(不包括種飼草),年均獲利大約為10萬元,與打工收入不相上下。養牛少于10頭則年均收入甚微。而養30頭牛與養100頭牛所需的勞動力投入卻相差不多。如果散養,兩個人養三頭牛都難以招架。
二、利用大戶帶動。據對東木鎮調查,全鎮現有牛存欄15頭以上5戶;存欄羊300只以上1戶。這些都是最近兩年起步的養殖大戶。這些大戶戶主年齡最大42歲,最小29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最高大學本科學歷。他們有外出務工經歷,見的世面多,接觸信息量大,想干事、能吃苦。燎原村七組王先偉是其中年齡最小、學歷最高的,現任村副主任。前兩年從北京某公司辭職回家養牛。他說外出打工前景難料,不如利用當地資源自我發展。他從養30頭牛起步,現在已發展到160頭牛。王先偉說:建一個產業,必須有一定規模,理想的發展道路應當是由家庭規模擴大到合作規模,再形成區域規模,區域規?梢允且粋村、一個鎮、一個縣或者更大范圍。只有大規模發展才有出路,一是便于培育本地區良種品牌;二是有利于提高養殖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三是能培育一批鄉土人才,為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打下基礎。
三、完善合作經營。養殖大戶一般都以土地流轉、合同用工、飼草種植和分喂收購等形式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合作戶都有一定的權、責、利。紫陽各類專業合作社數以百計,這是實現兩個精準的一支生力軍,要通過完善合作經營,讓他們充分發揮力量。要對這些合作社開展清理整頓,促進健康發展。總結發展正常、發揮作用大的合作社的成功經驗,加以推廣;對那些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沒有發揮作用的,要幫助他們限期按約定達標;經幫助仍達不到合作社規定標準的,應取消其享受的優惠政策。
四、改進培訓方式。針對發展圈養牛羊的各工作環節開展培訓,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例如飼草加工、收儲、糞便處理、產品銷售等都是紫陽養殖業中的薄弱環節,除了縣內常規培訓外,還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培訓。走出去就是分批次組織養殖大戶外出學習。紫陽牲畜飼草豐富,但有些大戶卻在外購買成品飼草,恰巧反映了當地飼草收儲技術落后。政策規定,今后牲畜糞便要經處理后才能還田,紫陽有幾萬畝茶園,每年需要大量農家肥,因此農家肥的生產及銷售極有可能成為今后一項新興產業,要配合發展圈養牛羊同步進行培訓。請進來就是由政府出面請專家來指導。紫陽在種茶、種煙葉、種紅薯、種玉米、種水稻等方面,也曾有請進來的先例,都取得了較好成效。
五、加強配套服務。據調查,養殖用地、排污、路、電、水等基礎設施不配套,是紫陽產業鏈發展中最大困難。東木鎮燎原村兩個村民找王先偉,申請加入“馳升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有了啟動資金,打算把養牛規模搞到1000頭以上,就是因為無法解決硬件設施問題而沒能如愿。月桂村養牛戶康宗紅,因為養牛場地離居民戶太近,收到幾次責令整改通知書。據村干部評估,除了停止養殖,沒有其他整改辦法,因為建設一個完全合規的養殖場地所需要的資源,不是一般農戶能解決的問題。關廟四組村民程前自,養有十幾頭牛和十幾只羊,場地不通公路,準備用冷工具修一條500米左右的盤山公路。由于巖石堅硬,工程巨大,在開挖約4米左右時,村干部恐其力不能及,強行阻止。養牛戶汪義全貸款12萬元,修了300多米長的生產道路并硬化,但坡度太大,行車極其危險。宋士武說,他靠打工的一點積蓄,只能作為擴大養殖規模的啟動資金,哪里還有錢去修路、拉電線。幾乎所有養殖大戶都表達了這樣一層意思:要成就一番事業雖然不應當依賴政府,但自身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如果政府不出面解決,那就沒有辦法。由此可見,養殖大戶對配套服務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
加強配套服務,一是要傾斜扶持,精準施策。全縣要把產業振興的重點放在支持圈養牛、羊上來,由鎮政府牽頭召開現場辦公會,分戶研究擴大養殖規模用地、排污、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報縣政府立項解決。在甄別準確的前提下,實行扶持直通車,落實優惠政策到戶。以養殖大戶為中心,建設養殖園區,起到扶持一戶、帶動一片作用。二要制定土地流轉指導價格,推動加快土地流轉進程。各鎮都有不少灣、溝、槽的成片土地,有些甚至是原先一個生產隊上百人的全部耕地,因遠離人戶而荒蕪,這些地方是絕佳養殖場地,要充分利用,以合理方式向養殖大戶流動。三要加強服務體系建設?h上應成立科學養殖領導小組,作為有職有權的臨時常設機構,作為解決發展養殖業中疑難問題的專司機構;支持養殖大戶聯合組建包括冷配、防疫、治療、交易等全方位服務的技術合作社、面向社會實行有償服務;落實幫扶責任,縣上和鎮上的領導要各自聯系一戶養殖產業大戶,把發展牛、羊骨干產業作為對包村聯戶工作人員的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