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是自古帝王建都之地;這里曾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陜西,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如何迎接“十三五”?在它最南端的安康,又如何甩掉貧困的帽子,共享新時代的成果?3月8日晚21:00——22:00,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康市市委書記、安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青。
在扶持誰上 帶著感情識別
郭青介紹說,安康位于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同時,安康還是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2014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安康市考察慰問時,對安康脫貧攻堅工作寄托了“在秦巴山區中心開花,開出大花,結出碩果”的殷切希望。
郭青介紹,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安康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通過學習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倳浾f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總書記說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郭青表示,“我經常對我們的干部講,對于脫貧攻堅這項工作,必須帶著感情去做,沒有責任肯定不行,但是沒有感情就不會積極主動,就不會用心,就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扶持誰上,帶著感情識別’,就是要把真正的窮人、真正需要黨和政府幫助的人找出來,這是做好脫貧攻堅這項工作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
明確精準識別對象 建立責任倒查機制
郭青介紹,安康的精準識別措施可以概括為:菜單式核查、點位式推進、問責式督辦,實施“一戶一張表、一張合影照、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機制,明確精準識別的對象、標準、方法、程序,與縣鎮村組層層簽訂責任書,嚴格實行“誰認定、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倒查機制。
截至2015年12月底,安康市精準建檔立卡的系統內實有貧困人口58.17萬人。下一步,還要做好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加大交叉督導和倒查核實力度,切實降低誤差率,做到“一村不落、一戶不漏”。
“因病致貧”成當前致貧的突出問題
最新的數據顯示,安康現在確切的貧困人口數量是58.17萬人。郭青介紹說,按致貧原因來分類,共有七大類致貧因素。其中,因病致貧有17.09萬人,占總貧困人口的29.39%;因缺技術致貧的有12.36萬人,占21.25%;因缺資金致貧的有9.69萬人,占16.66%;因缺少勞動力致貧的有5.78萬人,占9.94%;因學致貧的有3.99萬人,占6.86%;因殘致貧的有4.11萬人,占7.07%;還有因其他原因致貧共計5.15萬人,占8.83%。
郭青表示,這些致貧原因都是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但有些也發生了變化。在“十二五”期間,通過奮力攻堅,有些致貧因素已經不存在了。比如在“十一五”末,貧困群眾致貧的原因中,受生存環境限制和自然災害致貧占很大一部分。自2010年安康“7.18”特大洪澇泥石流災害后,啟動避災扶貧搬遷以來,“十二五”期間,安康搬遷安置13.2萬戶50.1萬人,相當于兩個中等縣的人口?梢哉f大多數群眾擺脫了因地質、洪災導致貧困的原因。
郭青指出,“因病致貧”是當前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的慢性病患者的負擔比較重,返貧率比較高。
對慢性病致貧救助提三點建議:分類施策、建立機制、落實責任
郭青介紹,對安康市58.17萬貧困人口識別以后,因病致貧17.09萬人,占貧困人口的29.39%。其中在因病致貧的人口當中,農村的慢性病像風濕病、塵肺病、精神性疾病、心腦血管等疾病達到10.2萬人,占因病致貧人口的59.7%,這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事情,F在對這類人群的救助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民政部門、新農合大病保險,還有通過“一事一議”這四種渠道,但目前各種政策并沒有完全覆蓋到位,貧困群眾自己還要承擔一部分醫藥費用,有的每年需要幾千塊,有的數萬元,負擔沉重,無法承受。由于慢性病貧困患者大都不能自愈或很難自愈,患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很難通過產業或其他方式實現脫貧,這是制約整個貧困山區在2020年前全部穩定脫貧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今年的人大會上,針對貧困群眾的慢性病患者醫療救助,郭青主要提了三個具體建議:一是分類施策,對于以門診治療為主的貧困群眾中的慢性病患者,建議出臺加強慢性病醫療救助的政策,提高報銷門診藥費的比例;對于采取住院治療的享受新農合、城鎮醫保、民政救助等醫療費用補助后,仍然無法承擔費用的,再次給予補助;補貼的額度應和收入情況掛鉤,無任何收入來源的,應當加大兜底的力度。
二是建立機制,慢性病患者的救助現在涉及到扶貧、衛生、民政、人社、殘聯等多個部門,要實現大病、慢性病家庭脫貧必須建立機制。救助資金和惠民政策統一調度、整體落實,防止部門間各自為政。
三是落實責任,對以慢性病致貧的“硬骨頭”要落實責任,配備專門的人來“啃”,比如安康市已經落實市直和市管醫療單位首批200名醫生結對幫扶200名慢性病患者,這個辦法目前各方面反響比較好。
安康脫貧措施:產業發展促脫貧 移民搬遷斬窮根 綜合施策補短板
關于脫貧措施,郭青介紹,目前效果較好的措施主要有三:一、突出產業發展促脫貧,產業是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安康山水資源豐富,過去治理不好、利用不好,是“窮山惡水”,現在治理好了、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銀水,是群眾脫貧致富不竭之源。
安康依托山、水、人資源稟賦,這幾年優先發展具有資源優勢和對群眾脫貧致富帶動性強的產業,比如富硒產業、生態旅游、山林經濟、涉水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鼓勵發展家庭手工業、庭院經濟等就業主導型產業,尤其是把富硒產業打造成生態友好型首位產業和支撐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這幾年富硒產業連年保持30%的超高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來自于富硒特色種養收入,70%以上的貧困群眾依靠富硒產業脫貧。
二、突出移民搬遷斬窮根。在實施陜南避災扶貧搬遷中,安康在搬遷過程中堅持地災戶、洪災戶、貧困戶“三優先”搬遷原則,切實發揮避災、生態和脫貧功能。在“十二五”期間,安康搬遷安置了13.2萬戶,50.1萬人,安康總人口303萬人口,相當于1/6的人口,建設30戶以上集中安置社區853個,直接提高城鎮化率8個百分點。
在移民搬遷過程當中,安康始終把就業放在首位,實行“移民搬遷進社區、土地流轉建園區、農民就地變工人”的綜合承載方式,采取“社區+X”就業模式,有計劃、按步驟地把搬遷群眾轉化為產業工人,通過“挪窮窩、改窮業、斷窮根”,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推動解決農村“三留守”等社會問題。
三、突出綜合施策補短板。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分類施策,把因病致貧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作為脫貧工作重點和難點,比如,實施差別化的扶貧幫困政策,幫助5萬多殘疾人實現脫貧;最近又落實市直和市管醫療單位首批200名醫生結對幫扶200名慢性病貧困群眾;另外堅持從義務教育、大學生助學、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入手,資助農村的貧困大學生11147人,對20118名農村貧困家庭中、高職在校學生給予生活補助,進行實用技術培訓50萬人次,不讓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代際傳遞”等。
陜南避災扶貧搬遷的難點在于解決就業
談到陜南避災扶貧搬遷工作,郭青指出了三個關鍵問題,也就是要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其中,搬得出比較好解決,因為如果不搬,每年都要面臨房子被洪水沖垮的危險,所以農民的積極性是有的。難點主要在于就業,如果就業解決不好,群眾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山下再漂亮的房子也呆不久,最終還是會回到山上、跑到外地。因此,安康市不遺余力地推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郭青介紹說,解決搬遷戶的就業,目前有幾種模式:比如以寧陜縣皇冠鎮為代表的“社區+景區”模式,貧困戶通過景區服務、景區經營、林間種養“三個三分之一”實現脫貧;以漢濱區京康農業園區為代表的“社區+園區”模式,返鄉創業者在搬遷社區周邊投資建設農業園區,856戶貧困群眾實現流轉土地收益和園區就業增收;以平利縣為代表的“社區+家庭手工業”模式,建立社區家庭式就業孵化基地,加工高頻變壓器、手機震動器、耳機等電子元件和棉鞋、手套服飾加工等產品,全縣已創辦社區工廠32家,吸納搬遷群眾1500余人就業。
2020年全市穩定脫貧
郭青表示,“十三五”期間,安康市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想和中省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逐步落實“七個一批”脫貧措施,夯實“強責、強基、強志”三大基礎工程,建立和完善“指揮部領導、領導干部包抓、目標考評、督查問責、投入保障”五項工作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全市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