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
“冬至一陽生”,這一天,天地間的陰氣盛極,而陰陽本為同根一體,陰到了極致,就會轉化為陽。此時,人體的生理狀態亦然,因此,冬至養生,不僅要護陰還需養陽。
冬至養生重起居,早睡晚起!饵S帝內經》有“早臥晚起,以待日光”的說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陽出來后,尤其是老人。從中醫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晚起可以補陽氣。而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
冬至時陽氣馬上要開始萌芽,應注意保暖,保護陽氣不受寒氣所傷。“寒則澀而凝之”,人體氣血運行會在此時變得更加緩慢,如再為寒邪所傷,則周身氣血更易發生擁堵。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患者,更要做好脖子、肩膀、腰部、膝蓋和腳的保暖工作。
不過,溫暖也應適度,以自我感覺不燥熱,身體不出汗為宜。過于溫暖,身體處于出汗狀態,則不利于陽氣閉藏,反而更易生病。
要適度運動。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冬至時節不宜做劇烈活動。從運動強度上來說,大家應盡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劇烈運動,以免消耗腎精。從時間上來說,冬天運動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下午三四點鐘最為適宜,以免陽氣過度消耗。運動結束后,要注意補水,防止身體水分消耗過多,導致血液濃稠度升高,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另外,有慢性病的人運動時出現不適,要立即停止,并去醫院就醫。
冬至后,人體受外界寒冷刺激血脈多收縮阻塞,心梗、心絞痛、中風、高血壓等疾病高發。若是連續幾天都感覺乏力、頭暈、胸部不適要及時就醫。平時,大家可適量吃些紅色食物,如紅棗、山楂、紅茶等,滋養心氣。
冬至三九寒天氣候干冷,容易傷伐肺臟。鼻塞、流涕、咳嗽咯痰這都是肺臟感受寒邪的表現,所以度冬要養肺。每天早上可以做做呼吸操:用鼻進行深長而緩慢的呼吸,吸氣時,最大限度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最大限度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每次深吸氣3到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氣3到5秒,屏息1秒。每天練習5到15分鐘即可。
冬季也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御過亢的腎水了。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冬至以后經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可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后向下拉耳垂15到20次,以發熱發燙為度。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為度。拇指位于耳輪內側,其余四指位于耳輪外側,揉搓2到5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
在冬至選取具有強身保健作用的關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并施行艾灸,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可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患有慢性虛寒性疾病和季節性發作性疾病的人,可以在此時進行三九貼治療。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激發周身之經氣,振奮人體相應的臟腑功能,驅散病人體內的陰寒之氣,將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
冬至飲食保健也有講究。冬季氣候很燥,每個人的火氣都很大、情緒也容易激動,在這種氣候下,著點急血壓更容易升高。而蘿卜有下氣的功效,適當喝點白蘿卜汁也可以清理內火,不讓情緒產生太多波動。山藥是藥食同源的食材,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如山藥鉀含量非常豐富,特別適合高鉀低鈉的膳食人群食用。
冬至過后是大補的最佳時機,但也要因人而異。因為,冬季吃的肉類等肥甘厚味較多,容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內熱積聚,更易引發疾病。所以大家在食用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稍清涼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此外,寒冷的氣溫下,大家還可以每日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雜糧粥,不但會讓身體立刻感到溫暖,還能暖腸胃、喚醒消化系統,促進食欲。
藕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行瘀。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補腦。冬天吃藕,不僅能清熱潤燥,還能“上下通氣”,是順氣佳品。
(安康市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