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
肺結核是一種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它的主要癥狀有咳嗽、咳痰,還會伴有痰中帶血、夜間盜汗、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被稱為“白色瘟疫”的肺結核(癆病、肺癆)早已銷聲匿跡了。然而現實并非如此。作為我國的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之一,肺結核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健康。
什么是肺結核密切接觸者
肺結核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原學陽性的肺結核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他們在咳嗽、咳痰、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會把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因此,和他們接觸時就有可能被傳染上結核分枝桿菌。
可是很多人就會有疑惑了,什么情況下自己會被界定為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呢?
在我國,通常將與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在其確診前3個月至開始抗結核治療后14天內有過直接接觸的家庭成員、同事、同學等歸為肺結核密切接觸者。
一般根據密切接觸者的身份將密接者分為家庭內密切接觸者(家庭成員)和家庭外密切接觸者(同事、同學等)兩類。
如何判斷密接后是否被感染
如果發現自己成為了肺結核的密切接觸者也不要過于緊張,應該積極配合疾控部門開展的密切接觸者調查,接受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和活動性結核病的篩查。目前,用于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方法主要有皮膚試驗(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特異抗原皮膚試驗)和體外檢測試驗(γ-干擾素釋放試驗)兩大類。
如果檢測結果是陰性,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結核分枝桿菌是一個很狡猾的敵人,現有的方法未必能很快就捕捉到它的蹤跡而出現假陰性結果。因此,應堅持做好個人防護,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增強免疫力,并按照醫囑定期到醫院接受復查。
如果通過調查發現,已經出現了肺結核的可疑癥狀或者被定義為疑似患者,將會被轉診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確診和后續規范治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感染檢測是陽性但是沒有活動性結核病的臨床表現,這個時候就屬于潛伏感染狀態了。
被定義為潛伏感染者該怎么辦
即使感染結核分枝桿菌也不要恐慌。當前全球平均每4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并長期處于潛伏感染狀態,其中,5%~10%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活動性結核病,并不是所有的潛伏感染者都會發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是潛伏感染者發病的主要因素,所以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水平。
另外,預防性治療可以減少發病風險。預防性治療是針對近期感染者或者潛伏感染高危人群開展基于抗結核藥物或者生物制劑的預防性干預。它可以使潛伏感染的發病風險下降60%~90%。當然,最終使用哪種方案進行預防性治療,是由醫務人員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推薦的。
同時,如果是結核潛伏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期體檢,警惕結核病的發生。
肺結核多數起病緩慢,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的癥狀,僅在胸部影像學檢查時發現。
如果出現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絲或咯血等肺結核的可疑癥狀,應該到醫療機構接受胸部影像學檢查、痰涂片或痰培養等檢查,由臨床醫生對是否發病進行綜合判定,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只要能夠堅持完成規范的抗結核治療,絕大多數的肺結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