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挑戰、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五個扎實”和“五項要求”,圍繞“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了由發展相對滯后向快速綠色崛起的重大轉變。全市“十三五”規劃主要任務總體進展順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實現,安康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成就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財政總收入過百億元,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位居全省之首,“十三五”前四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生態友好型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85%左右。建成標準化廠房363萬平方米,5個縣域工業集中區產值過百億元。
成就二:全市79.9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其中“十三五”期間減少貧困人口58.17萬人,992個貧困村脫貧退出,10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徹底告別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全市累計移民搬遷26.73萬戶93.78萬人,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10.54萬戶33.52萬人,居全國地級市第三位。建成易地搬遷安置點1364個。
成就三:生態安康建設成效顯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8%,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常年保持全省前列,土壤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成就四:開放創新邁出更大步伐。五年累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511億元,市場主體數量突破22萬戶,榮獲“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安康“無水港”建設提質加速,“安西歐”中歐班列成功開行。安康高新區綜合排名躍升至國家級高新區第63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實踐的“安康樣本”入選全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案例。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60個、“國字號”創新研發平臺13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4家。
成就五:城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批骨干路網、重大市政設施和標志性工程建成投用,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城和副中心為節點、重點鎮和農村新型社區為依托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
成就六:基礎設施保障全面加強。陽安鐵路二線、安康富強機場建成投用,西康高鐵開工準備就緒,如期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人均公路網密度全省第一。漢江綜合整治等興水利民工程加快實施,漢江旬陽、白河水電站加緊收尾,城鄉電網安全性可靠性不斷增強,“氣化安康”向鎮村拓展延伸,4G網絡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
成就七:基本公共服務持續提升。五年累計民生支出1330.9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8倍。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3:1縮小至2.5:1。五年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10個縣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寧陜縣“養育未來”工程成為中國首個、全球第二的教育創新項目。“五級醫聯體”榮獲國際智慧醫療創新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通過國家驗收,連續4年入選中國康養城市50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回首“十三五”發展歷程,是安康追趕超越奮起發力、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五年;是綠色崛起步伐加快、生態基底錨固筑牢的五年;是開放招商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成效顯著的五年;是脫貧攻堅勝利收官、民生普惠獲得最多的五年;是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公共安全不斷提升的五年。
2.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是如何編制形成的?編制過程有什么特點?
按照國家和陜西省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我市于2019年上半年啟動了全市“十四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各項工作。“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是整個規劃編制工作的最大特點。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扎實開展前期研究。圍繞安康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關鍵性問題,完成了產業布局、現代物流、通用機場等課題研究,形成了全市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平臺、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五個重大”清單。同時,加強與西北大學、中國物流策劃研究院、中國城鎮發展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開展了全市“十四五”發展思路、秦巴(安康)現代物流港、通用機場規劃布局等研究工作,為規劃編制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形成規劃整體合力。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統一規劃體系的總體要求,在編制安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同時,市直相關部門同步開展了區域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30個專項規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多次聽取各類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并開展實地調研,既為夯實《綱要》內容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綱要》有效落地提供了堅強保障。同時,各縣區也同步開展了“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并陸續報請縣區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
三是廣泛問計于民,充分吸收意見建議。按照中央關于加強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相結合的要求,利用最廣闊的渠道充分聽取社會民意。分別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退休老干部、縣區政府主要領導,召開會議討論,聽取意見建議。同時,通過市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郵件、信件郵寄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建言獻策活動,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規劃《綱要》初稿修改完善后,又書面征求了市級領導、縣區政府、市直部門的意見建議。在編制依據上,規劃《綱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充分體現中省對安康發展的總體要求?傮w來說,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是統一思想、集思廣益、匯聚智慧、形成共識的過程。
3.編制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總體上有哪些考慮?
一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來陜來安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工作的“五項要求”,以及國家和省級層面對安康的戰略定位,圍繞“國家關注什么、生態承載什么、人民呼喚什么、發展渴望什么”,科學研究制定“十四五”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比如,規劃《綱要》提出了“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發展總綱,以及“發展為要、創新為先、民生為本,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的發展路徑,統籌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基本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
二是體現長遠謀劃與立足當前相結合。規劃《綱要》錨定中央和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細化了“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把未來目標愿景轉化為“十四五”的具體指標和任務,既體現了前瞻性、延續性,也體現了針對性、創新性。比如,《綱要》緊盯2035年基本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眼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收入邁上新臺階,人均生產總值、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較2020年翻一番等奮斗目標。同時,規劃《綱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經濟發展質效顯著提升,開放創新發展取得突破,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社會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三是體現系統集成和聚焦重點相結合。規劃《綱要》聚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任務,系統集成市委、市政府近幾年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體現在規劃的謀篇布局和任務舉措中。比如,規劃《綱要》提出了加快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先行區、全國富硒產業發展聚集區、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重要承載區、全國生態康養旅居體驗基地、秦巴區域交通商貿物流樞紐“三區一基地一樞紐”的戰略定位,明確了務實可行的任務舉措和重大項目。同時,規劃《綱要》對打造富硒產業、旅游康養、新型材料三大千億產業集群,以及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鄉村振興等都做了全面深化和細化,落實到具體的任務舉措上,既有利于提升綜合發展實力,也有利于落實中省重大戰略。
4.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指標體系有何特色亮點?
“十四五”規劃《綱要》主要指標的設置,主要考慮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契合,圍繞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突出發展階段特征,在現有統計政策、體現可操作性的原則基礎上,提出了28項主要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一是突出延續和創新導向。有19項指標沿用了“十三五”規劃指標,新增了9項指標,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二是突出質量和效益導向。有16項指標都采用了占比或增速的考量方式,更注重體現高質量發展和經濟效益導向。三是突出引導和約束導向。有19項為預期性指標、9項為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是指在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領域,主要依靠政府引導和市場主體自主行為共同得以實現,比如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約束性指標是要強化政府職能,確保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力量得以實現,比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等。
5.全市“十四五”發展要遵循哪些原則?
全市“十四五”發展要遵循以下六條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集中統一;二是堅持民生為本、共建共享;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四是堅持開放發展、創新引領;五是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六是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6.“十四五”時期,全市的發展路徑是什么?
規劃《綱要》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明確了“發展為要、創新為先、民生為本,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的發展路徑。發展為要,就是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凝神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為先,就是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民生為本,就是把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擺在突出位置,推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立市,就是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地位,打造秦巴生態環境保護最佳區域;開放興市,就是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積極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雙循環”發展大格局;產業強市,就是把特色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撐,著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7.“十四五”時期,全市要落實哪些重點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開放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開放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下功夫補齊開放深度不夠、創新動能不足的短板,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規劃《綱要》把堅持開放創新作為重點任務的首篇來布局,提出要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擴大內需,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承接產業梯度轉移;要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加強招商引資,注重招財引智;要實施創新引領發展,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著力打造“雙創”升級版;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和高效聚集,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二是發展生態經濟,構建安康特色現代產業體系。針對我市產業同質化發展、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競爭實力不強的現狀,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增效有機融合,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重點是打造富硒產業、旅游康養、新型材料三大千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毛絨玩具四大新支柱產業,支持培育紡織絲綢、清潔能源、建筑業、電子商務、商貿服務、綠色金融和其他服務業等產業多元化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同時,把園區作為承載發展、集聚要素、壯大產業的核心載體,強化工業發展核心聚集區、特色現代農業園區、飛地經濟園區、新社區工廠等平臺支撐作用,推動產業規;l展。
三是強化生態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保護好秦嶺巴山和漢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規劃《綱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創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等目標,提出要堅決當好秦巴衛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環境整治監管,強化生態治理修復,推動國土空間綠化;要同心守護一江清水,加強流域生態治理與修復,提升流域水源涵養能力,著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要聚力保衛安康藍天,全面保障土壤安全,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探索建立生態價值實現機制,打造新時代美麗中國的“安康樣板”。
四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發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員令。“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必須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形成城鄉互補、工農互促的新型工農城鄉發展格局,從而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規劃《綱要》提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動態監測預警和幫扶,加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統籌解決欠發達問題;要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統籌鎮村規劃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要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持之以恒做優做精茶葉、魔芋、核桃、生豬、生態漁業五大特色農業產業,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發展。同時,還對保障糧食安全生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進行了系統規劃。
五是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圍繞江南和江北城區、安康高新區、城東新區、恒口示范區(試驗區)、瀛湖生態旅游區提升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推動月河川道城鎮帶、漢江生態城鎮帶“兩帶”聯動發展;增強縣域承載能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
六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支撐保障能力。加快推動航空、鐵路、公路和航運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實施漢江水生態修復治理、恒河水庫、月河補水等重大水利工程,穩定城鄉供水質量,強化河湖監管能力,加快智慧水利建設;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升燃氣保障能力,推動清潔能源利用,確保能源安全穩定;加快5G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
七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社會民生福祉。圍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重點是促進全民就業增收,五年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切實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深化職業教育創新融合,促進高等教育內涵提質,統籌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建設健康安康,推進文化發展繁榮,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八是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建設善治安康。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省走前列、全國爭一流為目標,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地域特點的“安康之治”,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安康,打造平安安康示范樣板,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升應急管理水平,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為保障全市“十四五”重點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如期實現,規劃《綱要》還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規劃統一體系、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強化重大項目支撐、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等方面落實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追趕超越仍需發力。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關鍵在于抓落實。全市上下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為民初心、擔當發展使命,整裝出發、砥礪前行,全力推進規劃藍圖落地開花,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共同譜寫安康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