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珍,女,1989年8月出生,漢族,平利縣八仙鎮烏藥山村村民。這位看似弱不禁風的小女子,一邊開著小飯店維持生計,一邊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植物人”婆婆,用一片孝心和真情終將婆婆喚醒,成為小縣城的一段佳話。
2018年 6月10日下午,開小飯店的王友珍正忙著為客人打包著飯菜,飯店后面小屋里輪椅上的婆婆郝禮菊又開始“鬧騰”了,王友珍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兒,進屋輕輕拍著婆婆的背,和婆婆臉貼臉說:“媽,要乖喲。”郝禮菊立刻平靜了下來。王友珍出屋接著打包,并不停給客人道歉。這樣“哄小孩”般的舉動,王友珍一天不知道要重復多少次。
提起這位愛“鬧騰”的婆婆,時間就要倒回到三年前。2015年11月25日那天,52歲的婆婆郝禮菊突發急性腦溢血被送進醫院緊急救治,經過檢查,醫生說要立即動手術,而手術可能產生兩個結果:一是手術失敗,婆婆永遠離開他們;另一個是手術成功,婆婆會成為植物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一些親戚朋友見郝禮菊年齡又大、病情又十分嚴重,加之術后恢復的可能性很小,便紛紛建議王友珍放棄為婆婆治療的打算。到底是放棄還是繼續治療呢?全家人一時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有媽在,就有家在,不商量了!立即給媽做手術!”80后的兒媳王友珍斬釘截鐵地說。做手術需要大筆的醫藥費,王友珍二話不說,把家里全部的積蓄拿出來交了醫藥費。術后和醫生告知的一樣,婆婆成了植物人,脆弱的生命只能靠幾根管子維系。為了給婆婆治病,王友珍已經背上了一大筆債務,可術后護理還需要源源不斷的費用,經濟壓力再也無力承受,等到婆婆病情稍微穩定后,她一咬牙將婆婆接回了家。“只要我盡心盡力照顧,我相信媽會好起來的。”王友珍在心里暗暗發勁。
為了照顧婆婆,她只得將維持生計的小飯店暫時關門,收入頓時減少一大半。吃不敢絲毫浪費;用更要縮手縮腳。從醫院回到家,為方便照顧婆婆,她夜里和婆婆睡在一起,每晚起來給婆婆喂兩三次水,還要按時換尿片。植物人有便秘的毛病,她從不嫌棄,每隔兩三天就用手幫婆婆把大便摳出來。為了讓昏睡中的母親更好地增強營養,她把蔬菜、水果、肉食、米飯全都打成流食狀,一點點地慢慢喂,飯涼了再熱,冬天要反復熱好幾遍,一頓飯喂好要折騰一個多小時,累得她筋疲力盡。為了早點喚醒婆婆,她想盡辦法,每天都伏在婆婆的床邊,一聲聲地喊著“媽,你醒來看看我們嘛!”她還把婆婆熟悉的事情一遍遍拿出來講,希望老人早日恢復意識。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婆婆在術后4個月時開始恢復意識;半年后在攙扶下能勉強坐起來;現在,老人雖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能用簡單的手勢和語言與家人交流。
自從婆婆生病后,給婆婆洗腳、按摩、接大小便、兩小時翻身擦洗一次……都是王友珍一個人。身材瘦小的她經常一個人把140多斤的婆婆抱出屋透氣和曬太陽。婆婆時不時還像小孩子一樣,大哭大鬧,怎么哄都不聽。但她從不生氣,也從不放棄,再苦再難她都笑對婆婆。“從我媽生病到現在,已有近三年時間了,她從沒有離開過我的母親,也從沒有回過娘家。母親很依賴她,一會兒不見就急得哇哇大叫,如果沒有我媳婦的細心照顧,恐怕我媽早就不在了。”丈夫李登動情地說。
王友珍家在縣城的住房,其實就是一間臨街面積僅為15平米的儲藏室。因為離飯店很近,租住這里,可以一邊經營,一邊養育孩子,一邊侍候老人。但,由于房子空間太小,為了通風和出入方便,每到晚上她們家的大門基本上都是敞開著的。奇怪的是,小偷從不光顧她家!一到夏天,關閉卷閘門后,室內會特別悶熱,不利于病人恢復和孩子睡眠。于是,鄰居們每天都會自動的為她們家門前留下一條“輪椅愛心通道”。
王友珍,一位大山深處的普通農家女子,沒有豪言壯語,只在點點滴滴,譜寫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之歌,在擔當、責任、平凡中彰顯了大愛。現在她家歇業的小飯店又重新開起來了,慕名而來的客人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感悟“婆婆就是媽”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