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萍,女、漢族、200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大學畢業進入安康日報社工作,先后任記者、編輯,現任安康日報新聞采訪部主任。期間,2015年被市委組織部下派至漢濱區關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2018年3月至今被市委組織部抽調至安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擔任宣傳干部。
做一個有溫度的記者
記者,是社會的良心,要做好事先做好人。自2004年大學畢業進入安康日報社成為一名記者的那天起,劉銳萍就始終牢記這句話。因此在她從事新聞工作的15年里,一直秉持的精神是:新聞可以快樂、新聞可以憂傷,但新聞不可以冷漠,要做有“溫度”的新聞,首先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編輯部來了一對農村夫婦,一進門便哭個不停。經了解,劉銳萍得知,這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日子本來就很貧困,10歲的兒子剛剛查出身患癌癥,兒子一天天惡化的病癥和高昂的醫藥費,讓夫妻倆感覺天要塌下來,于是他們到報社尋求幫助。
聽了夫妻倆的哭訴后,劉銳萍也心生難過,但她更清楚此刻難過是沒有用的。她讓自己在盡可能保持理智和平靜的狀態下,詳細詢問了孩子目前的病情和治療狀況,認真做了記錄。安慰著夫婦倆離開編輯部后,劉銳萍立即形成稿件《我們為身患癌癥的10歲男孩尋呼真愛》一文,在第二天報紙刊登。因為稿件寫的細膩感人,刊發后引起了社會上很多愛心人士的紛紛資助,隨后她又聯系慈善協會、紅十字會以及相關醫院,為這位素不相識的孩子多方奔走,最終募捐到現金5.8萬元,同時促成醫院減免部分費用為其治療。
類似于這樣的事情,在劉銳萍從事新聞工作的15年生涯里,有很多次。正是因為心中有愛,才讓原本冰冷的新聞釋放出溫度,給他人帶去希望。
2008年仲夏,40多度的高溫讓安康大地處在一片炙烤當中。劉銳萍聽說嵐皋縣城關鎮有一個叫王務美的女性,26年來無怨無悔地贍養著丈夫前妻留下來的一個孩子和他的11個癡傻兄妹,這讓具有新聞嗅覺的她斷定這是一個值得謳歌的偉大女性。于是不顧天氣炎熱,她便坐車到了嵐皋縣城。原以為城關鎮應該離縣城很近,沒想到那里正在修路,步行了近3個小時才來到王務美家中。從下午2點到晚上8點返回縣城,在近6個小時的相處中,劉銳萍跟著王務美一起下地、一起進豬圈、一起進廚房、看著她給丈夫的殘疾兄妹們喂飯、擦洗……她沒有過多去提問,而是用心感受這個女性的堅韌和偉大。盡管劉銳萍很清楚,直白的采訪可能會更節約時間,但這樣也可能會揭開采訪對象的傷疤。最后,劉銳萍用尊重和換位取得了王務美的信任,使其主動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貓笊绾螅瑒J萍用女性獨有的細膩筆法和豐沛情感形成了通訊稿件在報紙刊發,向社會樹立了一個大愛無言的農村女性典型。在2009年的全省勞模評選中,王務美名列其中。
劉銳萍是一名記者,但她沒有以“無冕之王”自居,而是更多地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感,謳歌人間美好、樹立正面典型,鞭笞不孝之后。近年來,她寫了500余篇感人至深的作品。其中《愛灑秦巴山水間》《水是我流動的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陽》《一個詩意行走的女人》《我們身邊的他們——擦鞋匠記事》等一批優秀稿件,多次獲的省市新聞獎,同時這些稿件也為很多弱勢群體呼喚了人間大愛。
做一個心中有愛的媒體人
如果說做有“溫度”的新聞使劉銳萍成為一名優秀記者的話,那么利用業余時間做慈善就是她本質高潔的一種體現。
為了利用自己有限的能量去幫助更多的人,2006年,劉銳萍加入了市慈善協會,10余年來,劉銳萍時常利用周末假期和慈善協會的會員們一起深入大山的貧困人家做義工,并利用自身優勢為弱勢群體爭取資金幫助和精神安撫。
2016年夏天,在下村采訪中,劉銳萍得知一林姓兄妹同時考上了大學,因家里太窮,姐姐準備放棄上大學出門打工,掙錢讓弟弟上學的事后。她立即請求村上干部帶她去這兄妹家里看看,當看到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而兩張已經破舊掉了角的桌子上堆滿了書醒目地映入她的眼簾后,她下決定一定要幫助他們。于是,她立即聯系村上的干部從鎮民政部門給其爭取資助,同時讓開好情況屬實的證明,帶著這些證明,劉銳萍來到市慈善協會和教育部門,為兄妹倆爭取了助學補助。那年9月,帶著從社會各界爭取來的1.5萬元,兄妹倆都踏上了求學之路。
劉銳萍經常說,“做慈善不僅僅是有錢人的事,草根也可以做慈善,一個人關鍵是要有一顆向善向好的心。”10余年來,在劉銳萍的多方聯系和牽線搭橋下,20余名孩子因為她的幫助而及時入了學,8名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爭取的30余萬元物資送到了貧困者手里。受她的影響和感染,她身邊的很多同事和朋友也加入了慈善事業,他們活躍在安康的大山里,為人間增添暖色。
電視臺在一期節目中曾采訪劉銳萍,問她有家有年幼的孩子要照顧,還有繁忙的工作要做,為什么還能一直堅持做慈善時,她很淡定地說:“我認為愛和善應該是一個人根植于靈魂深處的自覺,不一定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如影隨形。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做一個有社會良知的“使者”
因為表現優秀、綜合能力強。2015年5月,劉銳萍被市委組織部下派擔任漢濱區關廟鎮黨委副書記,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到任后,劉銳萍盡快將自己融進班子,主動作為。她不僅經常走村串戶調研群眾生產生活、產業發展等情況,而且帶著感情去做群眾工作。
有一次,走訪關廟鎮新紅村五保戶曾忠虎。到家時,曾忠虎正坐在廚房里包餃子,房間很簡陋,但屋里屋外、鍋鏟灶臺以及床鋪被他收拾的干凈整潔……看到這,劉銳萍被他的自立自強所感動,不由自主地蹲下身子,主動坐在案桌前和曾忠虎一起包餃子。聾啞的曾忠虎雖然說不出話,但眼神里明顯地有著亮晶晶的東西在流動。
臨走,當工作人員拉著曾忠虎和劉銳萍合影留下工作資料時,曾忠虎卻快速地跑進屋子,從衣柜里取出一套干凈體面的衣服穿在身上后才出來合影。這一舉動深深地觸動了劉銳萍,后來的日子里,她經常去看望曾忠虎。同時在她的工作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們為老百姓做事不能圖形式、擺樣子,擺個樣子,群眾藐視你,躬下身子群眾信服你。唯有熱愛,方能執著;唯有投入,方能得到認可”。
掛職期間,除了做好自己分內事,劉銳萍始終沒忘記多做好事。她積極搭建平臺、多方協調,向市區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給貧困村修建慈安橋、建設黨支部,為創業女性申請幫扶資金;聯系安康市援少會在村上對貧困戶進行慰問;聯系安康中學為學校捐書、聯系市一小為鄉村學校送教、聯系幼兒園對口支援貧困村的幼兒。
掛職期有限,但劉銳萍對基層百姓的愛卻是無限的。如今,劉銳萍已經離開關廟4年了,但依然有群眾經常打電話向她求助,而她總是很耐心地解答或者引導。正是帶著感情和擔當做工作,劉銳萍在關廟鎮老百姓中贏得了良好口碑。
2018年3月,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劉銳萍被抽調至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負責宣傳工作,在寫出一系列宣傳脫貧攻堅的稿件后,她依然利用業務時間做慈善。
十年來熱愛慈善事業和善良如一,劉銳萍在社會公益方面贏得了良好口碑。十年來的愛崗敬業,辛勤耕耘,劉銳萍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都贏得了領導的肯定,在業務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她先后榮獲安康市第二屆“安康好人”、“首屆安康護水使者”、陜西省“巾幗建功標兵”、市“三八紅旗手”、“7.18”抗洪救災新聞宣傳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次被單位評為“優秀黨員”和優秀新聞工作者;被市慈善協會聘為理事,授予“金州慈善獎”,被省市慈善協會多次表彰為 “優秀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