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陰縣蒲溪鎮北麓田禾溝流域的大山里,有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村婦女,她把自己對家鄉樸實的熱愛,用五年的光陰,將田禾溝一片片的荒山種植成一面面結滿希望的良田果林。她是漢陰縣蒲溪鎮的女代表、田禾村的副主任——沈蘭玲。
歷經坎坷 抓住機遇闖新路
90年代,沈蘭玲到河南、廣東等多地打工,多年的打工生活,讓她經歷了身在異鄉漂泊、居無定所的苦難,到2003年,她終于下定決心回家鄉謀取營生。先后在安康市漢濱區老家開理發店、餐館等,由于服務業競爭日益激烈,經營非常困難,她便想起了轉型另謀別的營生。
2012年恰逢蒲溪鎮政府為了田禾溝村的發展,編制了漢陰縣蒲溪鎮田禾溝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總體規劃。依據這個規劃和老家當地的實際情況,沈蘭玲抓住機遇,與本村159戶農戶協商,將他們分布在山上的800畝坡地流轉過來。在蒲溪鎮政府和漢陰縣林業局、縣扶貧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便栽種了800畝良種核桃。
“種植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難,缺技術、沒有管理經驗……”沈蘭玲說,核桃苗種下后,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驕陽似火,自己總是早起晚歸。為了盡快掌握相關技術,她主動向種植核桃多年的陜北老板學習,并積極向鎮林業站的技術人員請教,還邀請技術員現場指導。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核桃園在她的精心管理照料之下,成長態勢良好,就這樣,她走出了發展產業的第一步。
創新引領 科學發展擴產業
善于思考的沈蘭玲沒有止步,為了讓效益最大化,她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慢慢地摸索出了一條以短養長,適合自己發展的山林經濟發展之路。利用核桃未成熟掛果的時機,在核桃林中套種魔芋50畝,收獲種芋2萬斤,商品魔芋3萬斤,收入近10萬元。
2014年她再次流轉土地400畝發展優質核桃,在套種魔芋50畝的同時大力發展林下養雞,于2014年3月購置圍欄50卷,圈林50畝,第一批購進雞苗800只,通過5個月的飼養,同年8月份全部銷售一空,收入1.6萬元。取得效益之后又購進5000只雞,到2015年底,她已累計養雞1萬只左右,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創出了林下養雞的品牌,現在當地群眾和部分漢濱區的人只要聽說是沈蘭玲養的雞,一般都沒有講價的。至此,沈蘭玲的產業不斷壯大,她也成了蒲溪鎮遠近聞名的女能人。
擁有多產齊發思路的沈蘭玲并不滿于現狀,種植烤煙成了她發展產業的又一選擇。兩年來,她流轉土地350畝大力發展烤煙,購置了2臺旋耕機,1臺起壟機,并與蒲溪鎮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了代耕合同,由農機合作社進行機械深松和旋耕。截止目前,共賣出烤煙1.5萬多斤,凈收入達24萬元。
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創業初期,她雇傭本村只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為流轉的土地翻地、除草、施肥、栽苗以及日常林間管護。后來,為了讓大家取得工資以外的其他收益,她又將掌握的養雞技術和銷售渠道分享給大家,引導10戶農戶搞養殖,并由她墊付雞苗款并提供技術服務,包售全部商品雞,讓每戶凈收入0.6萬元。2015年末,她又瞄準了發展大球蓋菇的商機,帶領村民種植大球蓋菇20畝,再一次讓群眾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2016年,漢陰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產業+基地+貧困戶”“產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成為備受青睞的產業脫貧方式。沈蘭玲先后投資150萬元注冊了漢陰縣蒲溪鎮田河溝生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漢陰縣蒲溪鎮董家溝林下種植家庭農場和漢陰縣蒲溪鎮勝利村扶貧協會,大力吸納貧困戶入社入會。三年時間,她陸續在田禾溝的響洞河村、田禾村、勝利村流轉土地2600余畝,時至2018年年底,已種植核桃樹1300畝、魔芋150畝、旱煙300畝、培養香菇菌袋15萬袋、訂單甜玉米350畝、地膜土豆300畝、木耳100架,膠股藍80畝、拐棗80畝、甜桿35畝,當年創造收入130余萬元,為田禾村增加扶貧就業崗位97個,累計為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443元。
自強自立、拼搏上進,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女性,沈蘭玲不僅創立的自己的產業,更主動發揮“領頭雁”作用,帶領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在漢陰縣脫貧攻堅戰場譜寫了一曲巾幗英雄戰扶貧的動人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