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學,男, 1968年7月出生,寧陜縣龍王鎮中華村村民。
龍王鎮中華村地處寧陜縣南部,是典型的秦嶺深山小村。48歲的廖天學就一直生活在這里,從未出過大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身患疾病,卻是一個大家庭的頂梁柱,幾十年來,未曾放棄一個家庭成員,在生活的磨難中愈發變的堅強,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家,然而因為有他的存在和苦苦支撐,卻也是他們的溫暖的港灣。
從廖天學記事起,他就經常幫父親廖地方上山干活。那時候時興開荒,廖天學和父親在山上勞動時,被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砸中頭部,當時他就昏迷了,經過醫院救治,被診斷為腦震蕩,由于當時家里沒錢醫治,過了幾十年已經不能再醫治好,現在經常性犯病,頭疼撕裂,有時還會昏迷。
由于家境貧困,廖天學只讀了四年級就輟學回家了,每天上山砍柴,再背到街上賣給學校、機關單位,用賣柴的錢購買糧食和油鹽貼補家用。慢慢地,隨著年齡的增長,廖天學成為了家里的主要勞力。1986年,他向別人借錢1700元蓋起自家的土墻房,告別了茅草屋,住進了新房,看著父母住進自己親手修建的新房里,廖天學笑呵呵的說:“我們家也算是有間像樣的房了!”1992年,廖天學與同村姑娘鄒成鳳相戀,次年3月他們結婚;楹,廖天學為了讓父母有個好的生活條件,就想著改變家里的生活環境,他貸款8000元買了三輪車販賣蔬菜,當起了菜販子,在他的辛苦勞作下,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他又想著讓父母住上樓房。2005年,廖天學在表哥王新明的幫助下,準備自己修建籌備已久的“樓房”。表哥王新明會燒磚、燒瓦,這樣磚、瓦就不需要花錢,說是“樓房”因為沒有圖紙,其實就是按照土墻方設計來建造的,墻是廖天學自己搭建的,簡單粗糙的工程,沒有任何的藝術加工,三間簡易的磚房修建花費了兩年時間。周圍的鄰居看著這個四不像的磚房由衷感慨:“廖天學真有性子啊,自己燒轉、自己燒瓦,木料自己備,沒花一分錢,這在村里也算是一個奇跡!”
看著父母住進自己親手修建的新房里,廖天學笑呵呵的說:“我們家也算是有磚房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母親劉德翠雙目失明,沒多久,妻子鄒成鳳也雙目失明,父親身患重病無法勞動,兩個女兒正等著他養活,一時之間,整個家都陷入了困境,原本美好的生活被現實擊碎,只剩下他獨自面對,家里家外全靠他,而且他頭部患有腦震蕩,干活的時候有昏迷的危險,有一次,上山干活,他昏迷了從山上滾下來被一個樹樁擋住了,醒來后才去醫院治療,那次差點丟了命。如今家里的情況,他也感到絕望,也曾怨恨命運的不公,沉重的負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是他并沒有倒下,一邊照顧家人,一邊要為整個家的生計奔波,因為要照顧一家子老小,不能外出掙錢,他就開始在田間地頭忙碌,種的蔬菜,吃不完的拿出去賣,到了收貨的季節,山上的核桃板栗也能換成錢,就這樣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不論多么大的困難和難題,廖天學都是坦然面對,笑對人生。他說:“父母養育了我,他們現在身體不好,我哪怕只有一口氣,我都要養活他們,這我做兒子的責任,古人說養兒防老就是這個道理!”
日子過的很艱難,他也有無助的時候,家里的勞力就剩下廖天學一個人,辛苦是肯定的,但是家里幾個人都指靠著他,倒下了怎么辦,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前行。這時候,表哥又找上門來,說自己的房子年久失修要倒了,沒地方可去了,希望廖天學能收留。家里都已如此艱難,再多一個人,如何養活這一大家子都是問題,廖天學再三考慮,還是讓他表哥留下了,雖然窮點,畢竟也是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這樣,表哥留下來和他們一起生活。好在雖然表哥年歲大了,干重體力活不行,但是幫助廖天學照顧家里還是可以的。于是,廖天學終于能稍稍松一口氣,不再為家里沒人照顧而發愁,能讓他騰出手來,想方設法賺點錢讓日子好過一些,生活多磨難,卻也還是有欣慰之處,二女兒廖慶知在寧陜縣城上高中,學習成績非常優異,這讓他十分驕傲,也是他沒有倒下的動力。
村里的鄉親們對廖天學的評價很高:“廖天學是出了名的孝子,這個家如果不是他,早就垮了!”
廖天學常說:“人窮不能志短!”家里雖然貧困,但是他勤奮踏實,總想著讓家里人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有了期盼就有了撐下去的信念,日子過得辛苦卻也充滿希望。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全面開展,駐村工作隊到廖天學家了解到情況后,立即根據他們家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脫貧幫扶計劃,為他妻子進行了全面檢查,看有無恢復視力的可能,還為上高中的女兒解決生活費,資助她完成學業,協調民政部門將廖天學的父母、妻子納入低保,根據其情況制定了發展思路,籌措產業資金,聯系技術員提供技術指導,現在廖天學一共養了18頭牛、20頭羊,種植了10畝魔芋,還發展了4畝核桃,談起下一步打算,他滿臉笑容,計劃著還要修建豬舍,多養殖幾頭豬。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我貸了8萬元的創業貸款,今年又貸款5萬元精準扶貧款,加上各級領導給我的幫扶,加上國家給我享受的低保政策,要不了幾年就能還上貸款,實現脫貧致富。廖天學說:“這日子是越來越好了,我也是越來越有奔頭啦!”
苦和甜來自外界,堅強則來自內心,來自一個人的自我努力,廖天學面對生活的艱難,選擇了承受和積極面對,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廖天學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帶著一大家子人,穿越過暴風驟雨,經歷過生活給予的種種磨難,終于靠岸,貧困不是苦難的借口,最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貧困,在廖天學身上,有著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正是這種斗志才讓他有了信念,力量和愛,才能最終擺脫貧困,擁抱新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