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寶,男,1966年3月出生,陜西平利人,中共黨員,現任張家壩村黨支部書記。張鳳寶原本是正陽鎮財政所副科級干部,2016年他臨危受命被委任為該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以來,張鳳寶以村為家,一心投入工作,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心系群眾、服務百姓的奉獻精神,被當地百姓譽為“拼命三寶”,并在2017年被平利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臨危受命,打響脫貧攻堅戰
平利縣正陽鎮張家壩村現有232戶773人,轄5個村民小組,2016年共有貧困戶81戶199人。當時張家壩村支部書記位置已經空缺半年,“兩委”班子不健全導致各項工作難以正常開展,正陽鎮黨委經過考察,決定由張鳳寶擔此重任。他坦言,當時整村脫貧沒有模板參照,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難度太大,他擔心自己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因此一開始他并不想來,后來經過組織做工作,他意識到自己作為老黨員,應該服從安排,將擔子挑起來,不辜負組織厚望。
要干就要干好。張鳳寶上任后牢固樹立抓黨建的主業意識,首先將全村28名黨員的思想統一到脫貧攻堅戰役上來,向群眾承諾絕不優親厚友,所有事務公平公正公開,虛心接受群眾監督。從調查摸底到制訂規劃、因戶施策、協調動員、督促落實、矛盾調解,張鳳寶帶領村班子幾乎天天跑、周周去、月月到。
2016年以來,完成了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功能進一步完善,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堅持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提升支部黨員的政治理論素質。同時,注重做好“青苗工程”、“雙培雙帶”和黨員納新工作,三年來,共納新黨員1名,吸收入黨積極分子6名,確保黨的基層組織充滿朝氣和活力。
忠孝難兩全,舍小家為大家
就在一心工作的同時,張鳳寶77歲的老母親查出患了肺癌。在母親最需要他的時候,為了工作,他不得不將照顧母親的重擔交給妻子。將母親安頓好后,張鳳寶就又一頭扎進了工作中,在他的率領下,村班子苦干實干,通過舊改新、集中安置和交鑰匙工程,使得群眾住房徹底變樣,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全村實現了“戶通水泥路、院落有路燈、戶戶有網絡、家家有景觀”的目標。2017年,全村硬化道路3.5公里,新建連戶路4.2公里,新建移動4G通訊基站1座,電信寬帶入戶200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全面實施了農村低壓電網改造,新建安全飲水工程4處,新建垃圾池5個,安裝垃圾箱100個,建立了“戶收集、村處理”的長效機制;打造綠色庭院120戶,栽植廣玉蘭、月季、茶花樹等各類景觀樹500株,使鎮村環境更加優美;他把創新社會治理和新民風建設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手段,扎實開展“移風易俗”,推廣家風家訓家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推廣到家家戶戶,建設農家文化庭院10處,打造了鄉風文明一條街,營造了淳樸厚重的鄉村文化。通過道德評議、村民議事、示范戶評選等活動,實行農戶“一牌式”管理,引導群眾不等、不靠、不要,積極發展經濟產業,靠雙手勤勞致富,達到“物質上脫貧、精神上充裕”的最終目標,2017年以來,全村共勸停置辦壽宴3起、滿月酒5起、喬遷宴2起、升學宴10起,減少了貧困戶的人情負擔。
堅持的付出換來了成果,在2017年底的脫貧驗收中,張家壩村如期完成了整村脫貧的目標。不僅如此,張鳳寶和鎮村干部探索出的“黨建引領、因地制宜、因戶施策、親屬贍養、平臺展示”等經驗,也被全縣宣傳推廣。
一心為民,百姓叫他貼心人
提起支書張鳳寶,村民們沒有不豎大拇指的,“我能實實在在感受到張支書為村里謀的福利。現在我們吃的是青石溝的水,不僅水質比以前好,水費也便宜很多,張支書解決了我們二組就近用水問題”,村民張程炎說。
一組的村民劉明友告訴大家,他年輕時在礦上打工患上塵肺病,巨額的治療費用幾乎要把家拖垮了。為了幫助他們一家人走出困境,張支書為他制訂了養豬的脫貧計劃,但家里困難沒有資金,銀行也只提供一萬元貸款,張支書跑前跑后的幫助協調,最終為他們爭取到5萬元的貼息貸款,幫助他們把豬養起來,生活條件也因此改善了很多。
作為張家壩村的領頭羊,張鳳寶咬緊牙關拼命干的勁頭,感動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因為他在家里排行老三,“拼命三寶”的外號就這么傳開了,他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的故事也被老百姓記在心里。
“張支書經驗豐富、工作負責,他遇事沉著冷靜,肯積極想辦法解決,去年我們村的五保老人被安排至鎮上中心敬老院去養老,但有的老人不愿意去住敬老院,在多次做工作之后,老人還是不情愿。張支書就想辦法聯系到老人的親屬,通過說服開導,幫助他們簽訂了親屬贍養協議,老人也滿意了,我們的工作也推動了”。第一書記鄒建華說,2017年張家壩整村脫貧,受到省、市、縣、鎮的認可,這與張支書有著莫大關系。
作為一名黨的干部,張鳳寶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自從他上任后,村里大小事都公開化、透明化,改變了老百姓對村干部以往的看法,他還能積極引導黨員帶頭脫貧,也是所有干部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