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拐棍,相伴走過人生崎嶇小半生;一顆平常心,支撐生活走向光明。作為一個“殘疾人”,劉明龍不但沒有成為他人和社會的負擔,反而堅強挺立,通過自我學習,不懈奮斗,將自身所患的疾病醫治好,還自學手工藝,帶領鄰里鄉親共同致富;在物質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刻苦鉆探詩歌,取得較好成果;他弱小的身軀里隱藏著巨大的能量,自強勵志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
自立自強 不向命運低頭
劉明龍出生于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早年家境十分貧窮。在他十歲時,不幸患上骨髓炎(俗稱附骨疽、貼骨瘤)重病,長期臥床不起,依靠土方醫治,靠拐杖勉強能行走。身體原因讓他的求學之路異常艱辛,但他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每天杵著棍子來回走五、六里路堅持讀完小學。當他滿心歡喜地邁入中學校門時,卻因為身體殘疾被校長勸退,求學無門的他爬上山坡嚎啕大哭。此時身處貧窮落后山村的他,有兩種選擇,要么自生自滅,活一天算一天;要么向命運抗爭,努力一搏。
“苦難,苦難,只要戰勝了它,就不苦也不難了。”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面對苦難,他沒有放棄,面對貧困的家庭,他沒有抱怨,而是欣然接受。他覺得土單方對自己的病情有幫助后,便開始主動學習知識、努力鉆研,從中醫知識學習研讀。由于他是小學文化水平,識字不多,靠他的功底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醫,難度相當大,但他沒有灰心,請鄰居家的小孩去書店幫忙買了《新華字典》并教授他漢語拼音,經過夜以繼日的學習,他熟練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看起書來得心應手。由于家庭貧困,買不起醫書,就經常讓父親去借書,然后手動抄錄下來慢慢研讀。
皇天不負有心人,勤于思考加勤于試驗,終于在《本草》中找到對癥又不花錢的單方。經過一兩年的服用,他終于能扔掉棍子走路了,他在學習醫學知識的同時亦不乏學習古典詩詞、百家經典、陰陽五行、卦術卜筮、易理玄學等傳統古文化典籍,這些都為以后的文化功底奠定了基礎。
巧手生財,辛勤勞作致富
俗話說:“成功之路,沒有捷徑,收獲總是和汗水成正比"。為了改變家庭的貧困狀況,從扔掉棍子的第一天開始,他便起早貪黑地在承包地里摸爬滾打。夏天的早晨,瞌睡正香,他總是早起下地干活,付出的是汗水,回報的是解決了溫飽,養成的是勤勞的好習慣。
人的欲望永遠不僅僅只滿足于現狀,解決了溫飽,還盼望富裕。然而致富談何容易?他沒有強壯的身體,沒有超人的智慧,只又那羸弱的殘疾身體,卻干不了體力活兒,在別人眼里是“累贅”,怎么辦?只有從手上下功夫,所以他下定決心準備學習手工藝,他要向所有人證明:他不但不是“累贅”,而且一定能成為手藝人。經過不懈努力,反復試驗,從16歲開始,筐子、籃子、背簍、板凳桌椅、門窗,一件件像模像樣的用具在他手里成型,為了練技術,親鄰們相請時,他都免費為其制作,因為他明白“吃虧是福”這個道理。親鄰們因他“勤懇、誠實、忠厚”不斷相邀,漸漸地將他推向手藝人行列。
他需要報酬,但他從不患得患失,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樣的施工,殘疾人的勞動強度是超出正常人的。而他對報酬的要求,是低于正常人的,當別人因為工價談不攏而無所事事時,他卻忙得不亦樂乎,并且還帶動數十個能吃苦耐勞的同行們共同致富。
擁抱希望 創作“精神食糧”
他戰勝了疾病,戰勝了貧窮,如今他娶妻生子,進城買房,培養孩子上學。他說:“正常人擁有的我要擁有,正常人沒有的我也要擁有。”他不但擁有物資生活,還要豐富文化生活。他說:“我們忙忙碌碌掙錢,但是不能為了錢而丟了文化、品德。”他無論怎樣忙,也沒間斷過學習;無論是怎樣困頓,也沒有迷失方向。早年在老家,平經常幫人寫信、寫民俗貼,過年幫人寫對聯。自從購置了電腦以后,每天晚上制定兩三個小時的學習計劃,在網上創作、發表作品,由于不斷探索,他在各種文體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文體——古體詩。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古體格律詩,又是詩中設置障礙最多、韻律要求最嚴的一種文體,所以寫的人不多,而寫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在白河,古體格律詩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只有他迎難而上,沖刺韻律、平仄、對仗。無數個深夜,人們都已進入夢鄉,他還在電腦前苦學詩詞知識,對每一首詩進行反復推敲。他在《七律·艾蒿》中寫道“甘居貧瘠沐風霜,不懼嚴寒雨雪狂。春到梨園隨處發,秋來荒野個中藏。胸懷馥郁防蟲害,氣度蘭馨透鼻香。最喜端陽迎屈子,伴君詠頌也流芳”。這甘居貧瘠,不懼嚴寒,卻胸懷馥郁,愿伴屈子流芳的艾蒿不正是他自身的寫照嗎?雖然身居社會底層,卻勤勞、善良、正直,不隨波逐流,不向生活妥協,不向命運低頭,對生活有著美好的情懷和高尚的追求,他像艾草一樣,有著淡淡的苦澀,也給人以淡淡的清香。
他以超常的勇氣和堅韌的毅力向詩的高地攀登,而且成就斐然。他的律詩被收入《中華詩詞·安康卷》,并多次在各種大賽中獲獎,特別是2017年,在陜西省圖書館舉辦的“閱讀節里有詩意,三秦無處不飛花”網絡詩詞大賽中,他以一組轱轆體“三秦無處不飛花”的《七律》斬獲一等獎。
文學世界讓他內心豐盈,也讓他對生活更加充滿熱愛。他的創作熱情日漸高漲,他說:“我們的生活,不僅僅是生活,還有詩和遠方,我的詩,不僅僅只是詩,還有道德品質。我要用雙手創造財富,用詩弘揚正能量。”他不僅僅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安康電視臺《金州播報》也對他自強不息的事跡進行了采訪報道,2018年,他被表彰為白河縣第五屆自強勵志類道德模范。
回顧他四十年來的人生歷程,家境貧寒、重病殘疾、求學無門、拜師無望……面對命運一次次的殘酷打擊,他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憑借著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