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平,男,1955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人,現為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文化館退休副研究館員。
他從1975年開始,在漢濱區文化館從事公益文化服務工作,輔導兒童畫多次參加國際兒童畫展覽并獲獎,特別是輔導殘疾人美術創作和聾啞兒童版畫,多次參加國內展覽和國際兒童畫展并獲獎。中國文化報以題為“藝術助殘拓荒人——宋安平”刊發了他的先進事跡,1991年他榮獲中宣部等八部委表彰,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四十年來,他逐步養成了熱愛公益文化、關愛弱勢群體的服務品質,經常深入農村免費輔導農民書畫作者和留守兒童版畫。他退休后,繼續深入農村,義務開展留守兒童木刻版畫教育活動。
近年來,他堅持不懈地到漢濱區大竹園鎮大竹園小學,免費輔導留守兒童學習木刻版畫技藝,得到了鎮黨委、鎮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他白天在課堂上講授版畫創作,放學后,他又到農家院子組織版畫興趣小組,輔導孩子們學畫,他不放棄任何一個渴望學畫的留守兒童,經常在晚上走夜路、走山路、趟小河,主動為貧困兒童上課。有一個12歲的女學生,她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鎮上打工,很晚才回家,她要照顧妹妹和弟弟上學,還要做飯、喂豬、干家務活,但這三個孩子都特別喜歡畫畫,每當在土墻堂屋的微弱燈光下畫畫時,孩子們和宋老師談笑風生,格外快樂。在宋安平的輔導下,姐姐和妹妹的作品先后兩次參加全國少兒版畫展覽并獲一、二、三等獎四幅。有時他還給孩子們帶去許多食品、衣服和學習用品等,深受孩子們的愛戴。有一次在冬天的夜晚,他冒著大雨去給孩子們上完課,返回時,小河水上漲,原來的石頭橋被水淹沒,為了趕時間,只有趟過河。回到家里就感冒發燒一個多禮拜。有的朋友勸他,年齡老了,要悠著點兒。他呵呵一笑風趣地說:我受涼了,孩子們可溫暖了,我感冒了,孩子們可感動了,值得。他依樂觀的精神對待他的文化幫扶行動,繼續堅持每周星期三到大竹園鎮小學上版畫課,孩子們稱其為“快樂的星期三”,盼著宋爺爺來上版畫課。
他先后進行了漢濱區農村少兒木刻作者調查表、漢濱區少兒木刻綜合實踐活動調查表問卷和走訪,掌握了農村孩子們的家庭、生活、愛好、需求等基本狀況,為公益文化精準服務取得了第一手資料。他通過60余份面對面的問卷調研,了解到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和孤獨大于貧困,留守兒童對文化的需求和渴望十分迫切,他就組織城市兒童和留守兒童結對子,組織留守兒童進城市參觀藝術館、文化館的畫展和服務項目,開展了“少兒木刻版畫綜合實踐活動”,舉辦留守兒童優秀木刻版畫巡回展覽,先后在多個鄉鎮小學展出,組織輔導兒童創作木刻年畫,由安康市、漢濱區文廣局印制萬余幅,免費發放給農民過春節,漢濱區留守兒童木刻版畫在宋安平的精心組織輔導下,先后三次參加全國少兒版畫展,榮獲一、二、三等獎六十余幅,榮獲優秀組織獎和輔導教師獎十余件,榮獲全國“彥涵杯”少兒版畫貢獻獎。被授為“全國少兒版畫教育活動基地”、被陜西省美協少兒藝委會授予“安康留守兒童美術幫扶基地”。 被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漢水安康》攝制組報道。讓農村留守兒童在版畫活動中增強自信、增長知識,享受快樂、享受溫暖,讓更多的農民兄弟姐妹安心創業。
宋安平是一個退休而沒有退崗的文化工作志愿者,主動讓自己的心貼近留守兒童,他用智慧和熱情幫扶留守兒童核心素養的提升。知識就是生存的智慧,夢想就是生存的力量。以文化行動彰顯無私奉獻的價值觀,讓留守兒童享受公益文化,讓祖國的花朵更加燦爛,茁壯成長,是他善行的目標和快樂。他繼續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