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明,女,1975年11月生,平利縣城關鎮普濟寺村村民。面對家庭的變故,她勇挑生活的重擔,踐行誠信之約,堅持替夫還債。2021年獲評“陜西好人”。
2017年以前,她有一個殷實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在平利縣城關鎮附近的山上建成了1200多畝的市級產業園,并將產業園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張冬明只需要照顧好剛出生的小女兒和在西安上大學的兒子。平時在家,她被丈夫捧在手心,人人都羨慕她嫁得好。
天有不測風云。2017年5月,張冬明的丈夫被診斷為肝癌晚期,高額的治療費一下子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相伴而來的則是產業園的經營陷入危機。為了治療丈夫的疾病,她帶著丈夫跑了數十家醫院,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許多債務,但病魔并沒有因張冬明的堅持不懈而放過她丈夫。
2018年初,她的丈夫醫治無效去世。丈夫走后,債主擔心人死賬爛,天天催債;產業園工人怕她付不起工資,陸續辭職。產業園管理、撫養子女、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及償還丈夫生前投資產業園所欠下的400多萬元債務,生活重擔頃刻間全部壓在了42歲的張冬明身上。看著眼前的一切,張冬明大腦一片空白。“那時候真是崩潰到連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一想起我丈夫生前許下的‘做人要有信譽’的諾言,我就在心里暗下決心“他的賬,我來還。”
張冬明的姐姐也心疼地說:“那時候一下子有20多個債主催債,最嚴重的時候,電話都被打爆了,那段時間聽到電話鈴聲她就緊張。幾個月的時間,她愁得大把大把脫發,人也瘦了不少。我們勸她把產業園賣掉,一來可以還清債務,二來還能維持正常生活,可她就是拗,堅持要自己繼續經營。”
“我在丈夫病床前許下了兩個承諾,一是我要替他還清所有債務,二是把產業園管理經營好,那是他10多年的心血啊,也是我的精神寄托!”張冬明堅定地說。
為了能將產業園經營下去,張冬明先把產業園里可以出欄的豬牛賣掉,保證工人工資。對于債主,張冬明則一家家上門說明情況,并用自己的名字重新寫下借條,請求債主先寬限一段時日,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將錢還上。將債主穩定后,張冬明便帶著剛滿一歲的孩子住進了山上的產業園,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園區管理經營技巧。
2018年,張冬明將全部精力都放在產業園管理上,產業園的1000畝核桃經過前幾年的培育開始掛果,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給張冬明潑了一盆冷水。
“核桃樹只長個兒,結的果子卻很小,而且大部分果子沒到收獲季便掉了。”張冬明看著這些劣果直犯愁。為了解決種植上遇到的難題,張冬明想了很多方法,但收效甚微?h農業農村局知道情況后,便派專業技術人員長期到產業園給她做技術指導,她這才意識到,果樹種植除了基本的施肥、病蟲害防治外,還需要做好果樹的修剪整形和肥料配比等。
為緩解張冬明的經濟壓力,縣農業農村局根據鼓勵支持市級園區建設政策,幫她將銀行的207萬元貸款轉為政府貼息貸款。有了政府的幫助,張冬明對產業園的發展更有信心了。在農業技術人員的長期指導和她自己通過看書、上網、參加培訓等方式不斷學習下,經過一年時間,她基本可以將產業園各項事宜處理得妥妥當當。
“真沒想到,一年時間,她就將欠我的30萬元全部還清,說實話,當初還真擔心她一時半會兒還不了。”當初借錢給張冬明丈夫的余光榮說。
2018年底,產業園的千畝核桃獲得豐收,生態豬養殖也進展得很順利,盈利了50多萬元,她沒有給自己留一分錢,全部用來還債。
4年來,張冬明除了為女兒、兒子買過幾身衣服外,沒為自己添過一件衣裳。“別人信任我,我不能讓他們失望。”這是張冬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張冬明省吃儉用,將全部精力投入產業園建設中,目前整個產業園已發展核桃1200畝、魔芋500畝,年出欄生態豬300頭、肉牛100頭、山羊200只,每年還帶動60戶群眾增收,發放務工工資30余萬元。目前,她已還債107萬元。每逢丈夫忌日,張冬明總會拿著還債收回的欠條到丈夫墳前燒掉,讓長眠地下的丈夫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