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起伏牛蹄嶺,雄關要塞兵家地。牛蹄嶺位于安康城東南方,北臨漢江,由大、小牛蹄嶺兩座比鄰的山組成,周圍環繞著楊家寨、塔梁等十幾條大小不同的山梁,山勢起伏、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沿漢水西去漢中和進軍安康城區的天然屏障。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突破國民黨長江防線后,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胡宗南集團為掩護其主力部隊在關中地區作戰的側后安全,保住入川退路,先后調集5個軍,在安康至白河縱深200多里的地區建立了三道防線。
5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為了配合第一野戰軍在關中地區作戰,從湖北兩鄖地區出發,開始西進作戰。至7月20日,相繼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防線。敵六十九軍、二十七軍、新三軍潰逃至安康縣城外圍牛蹄嶺及文武山一線,構筑堅固工事,企圖負隅頑抗。
7月23日,為奪取安康,繼續西進,十九軍決定攻殲牛蹄嶺守敵,由五十五師擔任主攻任務,五十七師和安康軍分區部隊配合作戰的側后安全。
7月23日23點,五十五師一六三團、一六四團向大、小牛蹄嶺發起進攻。全體指戰員在敵人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下,奮勇向前,激烈爭奪。戰斗最激烈時,不論是炊事員、飼養員、通訊員,還是機關干部都拿起武器投入戰斗。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戰至24日下午3點,五十七師第一六九團、一七一團投入了戰斗。整個陣地上槍炮聲、喊殺聲交織在一起,濃煙滾滾,殺聲震天。在我軍猛烈攻擊下,敵人一片混亂,尸橫遍野,加之大雨滂沱,水血混流。
下午6點45分,十九軍全線發起總攻。余敵倉皇逃竄,我軍一舉攻克牛蹄嶺。晚上9點,一六九團占領安康縣新城,一七一團占領安康縣西關,殘敵大部分逃往漢水以北。牛蹄嶺戰役結束時,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大西南后方迂回包抄,在關中的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暫停向南進軍。因此,十九軍奉中央電令停止前進撤離安康,移駐平利、旬陽蜀河休整待命。
牛蹄嶺戰役是十九軍西進陜南打得最激烈最艱苦的一場山地爭奪戰。敵我雙方開展陣地爭奪十多次,我軍共殲敵2000余人、俘敵550余人;人民解放軍也付出了較大代價,第十九軍五十五師第一六四團副團長孟俊岐和1200余名指戰員英勇捐軀。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英雄不朽,人民不忘。在牛蹄嶺戰役主陣地、戰地指揮部----牛蹄嶺主峰旁,建起了牛蹄嶺戰斗紀念碑。
牛蹄嶺戰役,為安康和平解放和陜南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十九軍以少勝多,打擊了胡宗南集團三個軍,并牽制了國民黨兩個軍,配合了第一野戰軍解放關中的作戰,也策應和支援了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大迂回、大包圍”戰略的實施。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