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思成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親切地提到了一件珍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漢代文物——鎏金銅蠶,這個出土于陜西石泉的罕物見證了2000多年前先輩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
(鎏金銅蠶)
作為“鎏金銅蠶”的發現地——安康石泉池河,一夜之間名聲大振,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而賓客云集。端午時節,我們慕名來到此地,目之所及讓人眼前一亮。這曾名不見經傳的池河金窩子如今竟如一幅楚楚動人的誘人畫卷,向我們徐徐展開……
(生態濕地美如畫)
(如今的生態濕地依然是當地人的“金窩子”)
(村民展示河里淘上來的沙金)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如今的池河水雖不再奔波,卻化作潭潭靜水,迤邐纏繞在山色青青之間。藍天白云下,滿目蒼翠,楊柳搖曳,水流潺潺,魚肥草豐,有朱鹮的蹤跡,也有白鷺的身姿,好一片天然生態濕地風光。
(桑樹的綠葉子在石泉人手中成了“金葉子”)
“池河清、好洗衣,池河富、顯金蠶,過去我們這兒是金窩子,今兒個我們這兒就是生態園。” 婦人歡快洗衣裳的淳樸話語讓人心情通暢。
好一句“過去的金窩子,今日的生態園!”金蠶出安康,安康傳美名。我們熱切地期待借“一帶一路”之機、金蠶之名,在生態環保的包裹下打響“蠶桑之鄉”這張金色名片,為“福澤安康”擂鼓助威!
(鎏金銅蠶發現者譚福全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