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來安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堅定“發展為要、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不動搖,切實擔負好讓父老鄉親平安順利、幸福安康的責任,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3%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左右;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3%和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4%以上;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減排和節能降耗任務,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剩余1.74萬戶3.34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
-
1、凝心聚力“兩手抓”,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
健全疫情防控常態化機制。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把“分類隔離觀察、社區排查管控、發熱門診篩查”三道關口。以社區、學校、企業、機關等為重點,全面落實屬地防控責任,推行日常監測管理常態化、網格化、信息化,確保無盲區、無死角。不斷總結完善常態化防控的制度機制,鞏固穩定向好防控態勢。
把握機遇用好各類支持政策。全面執行市上出臺的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九條措施”和促進餐飲住宿旅游消費“八條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運行。全面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創新機制用足用好政府性擔保資金,積極破解企業融資、技術創新、運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支持所有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達產達效。
充分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搶抓國家“新基建”“大健康”等宏觀調控政策機遇,努力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堅決壓減財政一般性支出和非剛性支出,集中財力保障重點工作,市級財政安排3000萬元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全市統籌5000萬元財政資金以電子消費券等形式激活消費,促進經濟恢復性增長。持續推介“安康美食”品牌,支持餐飲企業走出安康、走向全國、發展壯大。
-
2、突出工業增量提效,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
穩定工業經濟運行。聚焦六大綠色工業,發揮包裝飲用水產業協會作用,加快推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證明商標申報認證工作,以促銷釋能、品牌培育、做大做強為重點,推動全市包裝飲用水產業規;⒓s化發展,力爭產值增速達到20%以上。加快建設“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新都”,力促生產工廠總量達到500家(點)、產值突破30億元。積極培育成熟企業“入規納統”,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0戶以上。
做優特色主導產業。堅持富硒“首位產業”發展定位,加快建設全國富硒產業標準化示范區,著力打造“一產奠基、二產支撐、三產龍頭”的產業鏈條。實施“三年百市百店千點”富硒產品送健康行動,不斷提升“中國硒谷”影響力與競爭力。抓緊謀劃布局生態康養千億產業集群,啟動實施安康硒療養生基地、富家河生態康養城和一批康養產業園區(小鎮)建設。持續提升瀛湖等景區建設水平,梯次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逐步構建“一心引領、兩廊延展、三區帶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園區促推縣域經濟。安康國家高新區要以新安康門戶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創新主體培育為主攻方向,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和開放發展第一門戶。恒口示范區要聚焦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基地與物流核心樞紐建設,構建多式聯運物流新通道。瀛湖生態旅游區要致力于創建5A景區,推進低空旅游、水上樂園、休閑體育、民宿康養等項目開發。19個省級工業集中區全年新建標準化廠房50萬平方米以上,新入園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40戶。1107個農業園區要持續發揮全市農業發展主力軍、生力軍作用,努力做大做優做特。
-
3、扭住項目不動搖,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
突出抓好重點項目。今年全市確定260個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20億元。同步推進135個重點前期項目。統籌推進安康機場及空港區建設,確保年內通航。全力推進西康高鐵盡早開工。加快實施平鎮、安嵐等干線公路改擴建項目,確保平鎮、安嵐高速年內通車。支持石泉、漢陰通用機場建設,統籌推進縣域通用機場群建設。力促高新鋰電新能源等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加快中心城市北環線等項目建設進度。精準跟進國家“新基建”政策,加快布局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發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加快推進西安至安康750千伏輸變電工程。
充分激發民間投資。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創造力,促進民營經濟在數量、規模、結構、效益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進省級金融精準扶貧示范區建設,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落戶安康,著力打造綠色金融示范市。鼓勵重點民營企業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和運營好各類創新平臺和院士專家工作站,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民營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科技型、高新技術型轉型升級。
做實“十四五”項目盤子。高標準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為“十四五”發展打牢“第一板墻”。積極跟進中省《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和“五新戰略”“三個經濟”大局,準確把握政策導向與投資動向,著眼于推動綠色循環和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高質量發展,創新項目策劃、包裝、推進工作機制,謀劃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力促進入中省“十四五”項目盤子。
-
4、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強化穩定脫貧保障。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防止脫貧人口、邊緣人口返貧。鞏固產業扶貧工作成效,創建市級村集體經濟示范村10個以上,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8萬人次,生態護林員隊伍穩定在1萬人以上,確保每個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建立健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繼續實施脫貧攻堅“五大工程”,積極探索新時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安康模式”。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持續做精做優生豬、茶葉、魔芋、核桃、漁業五大農業特色產業,確保生豬穩產保供繼續走在全省前列,新發展茶園1.5萬畝、魔芋5萬畝、核桃5萬畝,培育核桃良種繁育園區20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5個。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百園航母、千園提升、村村覆蓋”工程,著力培育100個“航母園區”,培育家庭農場100個、市級產業化聯合體30個。持續推進“十百千萬”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融合,推出一批農業產業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示范園區。
著力打造美麗鄉村。組織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百村示范、千村共治”行動,著力抓好111個示范村、673個推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5.7萬座。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進一步優化政策和服務,吸引能人回家、資金回流、產業回鄉,壯大鄉村振興主體隊伍。突出抓好一批特色旅游村建設,提高全市鄉村旅游發展水平。提升“新民風”建設成果,完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營造美麗鄉村新風尚。
-
5、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圍繞城市品位完善基礎設施。持續實施中心城市“湖城一體、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戰略,高品質建設新安康門戶區、城東新區和恒口山水田園新城,啟動實施七里溝互通立交橋等重大基礎項目。扎實推進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全面推進縣域城鎮體系建設。持續加強鎮村交通、電力、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向基層下沉、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產業、空間、設施、服務全方位融合發展。
突出宜居宜業提升公共服務。積極推進萬達商業廣場、奧特萊斯購物村等商業綜合體開發,提升“一江兩岸”建設品質,大力培育發展城市“夜經濟”“小店經濟”,打造一批高品質生活社區。持續推進“氣化安康”工程,持續抓好城市“兩違”管控,下大力氣促進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規范和提升,推行物業服務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專項整治與績效評級考核。加強城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堅持以創促建提升城市文明。深入推進城市創建工作,持續實施中心城市“治堵保暢”行動,完成瀛湖路等4條道路提升改造和靜寧片區4條背街小巷治理,新建和改造公共廁所25座。精心組織實施全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加快推進智能公交系統建設,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
-
6、精準實施“雙招雙引”,做靚“營商環境最安康”名片
聚焦產業招商引資。樹起安康精準識商、廉潔親商、誠信安商、服務興商的“金字口碑”。緊扣五大農業特色產業、六大綠色新型工業和包裝飲用水、毛絨玩具等新興產業,深入推進集群招商、鏈條招商、以商招商,通過招大引強、補鏈強基推動產業發展規模質量同步提升。持續提升“五區三園”承接招商項目落地的硬基礎和軟環境,培育發展一批融合力、帶動力強的“跨界”“跨鏈”“跨園”企業。
加大力度招才引智。加大力度引進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對省部級、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或團隊在安創新創業,給予100—500萬元綜合資金支持。扎實推進“百名碩博進安康”工程,今年再引進碩博以上人才100名。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做法,激勵引導致富能人返鄉入鄉、創業創新,帶動形成“雁陣效應”。依托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集團化辦學優勢,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圍繞重點產業定向聚焦、訂單委培,全力保障產業人力資源需求。
夯實開放發展基礎。積極推進重點產業課題與科技項目攻關,精心籌辦漢江龍舟節、富硒博覽會、“南水北調”中線城市區域文化聯動等系列活動,精心組織推介招商活動。做實安康高新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支持各類外貿企業搶占陜西“海外倉”份額。組建外資外貿服務工作專班,依法依規加大對外貿出口的激勵和支持力度。力爭全年利用外資達到5500萬美元,實現進出口總額9億元以上,其中毛絨玩具出口3億元以上。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鞏固提升“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創建成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90%、“一窗”分類受理率不低于70%。積極推廣“新社區工廠貸”等創新金融產品,用好“12345”服務熱線平臺,建立健全營商環境監督、投訴、受理、督辦、反饋工作機制,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投訴辦理績效進行第三方評估,堅決打通營商環境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
7、決戰污染防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堅決打贏四大保衛戰。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大保衛戰,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扎實開展“14個專項整治行動”,確保中心城市優良天數不少于315天。扛牢壓實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政治責任,確保飲用水源地、漢江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積極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與風險評估,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管理制度,持續推進違建別墅、秦嶺區域“五亂”問題專項整治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審計。
構建生態環保大格局。建立健全環境治理“七大體系”,積極推行“鎮辦吹哨、部門報到”“協調反饋”和“問題線索移交”等工作機制,層層夯實中省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責任,按期高質量完成永宏生物、大地復肥搬遷等重點整改任務。加快中心城市溝渠治理和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市縣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1%和83.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率分別達到97%和93%,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8、圍繞增進民生福祉,務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持續提升就業與社保水平。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的托底幫扶,新增城鎮就業1.7萬人,培育市級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鎮辦10個、示范基地50個。培育市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5個。延續社保降費等政策,支持靈活就業,依法根治欠薪,夯實高質量就業基礎,健全城鄉居民醫保統籌機制。統籌抓好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
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中心城區、縣城教育資源布局,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新增學位5000個。深入實施高中發展帶動戰略,推動高中辦學優質特色多樣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大中職教育綜合投入,打造安康職教品牌,完成職業培訓3萬人次。尊重教育規律,堅持立德樹人,繼續推進“十百千萬”教師校長培養工程。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建成用好漢江大劇院、安康美術館、非遺展覽館、古西城文化園,加快漢水人文生態博物館群建設,實施市圖書館、市群藝館提升改造,加強基層“三館一院一中心”建設,縣城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全覆蓋,推動院館功能多元化、運營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抓好文物保護與非遺傳承,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培育特色演藝等市場主體,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得益彰。
扎實推進健康安康建設。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打造智慧化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積極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積極備戰十四運,開展全民健身活動50場次以上,建成安康體育館,加快漢江全民健身長廊和秦嶺健身步道建設,組織實施全運惠民工程38個。
健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積極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平安建設優秀城市,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康。深化“黃賭毒”“食藥環”“打五霸”等十大治亂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通過“七五”普法終期驗收。完善“三調聯動”與“三治融合”機制,及時就地化解信訪問題;因地制宜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堅決防范發生重特大事故和群體性事件;加強市場和質量監管工作,對食品藥品疫苗等實施最嚴監管措施,全力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弘揚“安康創優精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打造政治堅定、為民務實的隊伍。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堅持每月一次的周末市政府黨組(擴大)集中學習制度,爭做有知無畏的實干家,堅持“五個一流”標準和“忠誠、干凈、擔當、責任、落實、奉獻”要求,強化意識守底線,自加壓力樹標桿,推動政府各項工作持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創出一流。
打造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隊伍。堅持用“安康創優精神”激發追趕超越的強勁動力、激活各級政府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結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與創造性地貫徹落實相結合,在發展上見成效,要讓群眾得實惠。
打造誠信守法、陽光透明的隊伍。持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紀委監委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繼續完善跟蹤督辦、效能審計、公開通報機制,重大決策、重要事項組織專班抓落實,不斷強化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
打造廉潔奉公、勤勉有為的隊伍。不斷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永遠想著為老百姓辦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政務工作流程,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大精文減會力度,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始終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樹立勤勉務實、擔當有為、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