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汪涌
2012-2013賽季CBA總決賽大幕已落下,本賽季CBA簽下李寧公司的巨額大單,麥迪、阿里納斯、馬布里等巨星的參與,王哲林、丁彥雨航、翟曉川等一批新秀的全面崛起,中央電視臺、寧夏電視臺等媒體的高密度直播,微博等新媒體的密集傳播,球迷爭相涌入賽場,紅紅火火的中國男籃聯賽將整個冬季燒旺,17家俱樂部有望獲得職業聯賽開展18年來最大的分紅蛋糕。
CBA落幕之際,贊歌固然要唱,信心固然要漲,但值得警醒的是,這個大蛋糕相當脆弱,隱患重重,前景并不明朗。參與各方應精誠合作、盤點得失、及時改進,抓住難得的機遇,將CBA打造成國內外頗具市場號召力的品牌賽事,以獲得良好的市場回報。
據業內人士分析,本賽季由于李寧公司的介入,各俱樂部的賽事分紅將有望突破1000萬元,加上冠名贊助、票房以及其他市場開發,部分俱樂部本賽季的收入可突破4000萬元大關。表現出色的俱樂部由于還有政府及贊助商的成績獎勵,收入還將更高。
但從市場推廣的角度去解析,紅火的表面下的隱患,尤其是一系列結構性隱患,嚴重制約了CBA的進一步提升。
CBA聯賽從去年11月開打,加上季后賽和總決賽,滿打滿算不過區區4個月,整個賽季許多俱樂部不過30余場比賽。對于包括李寧公司等眾多贊助商而言,掏出了巨額的贊助金額,但獲得的黃金營銷時間相當短暫,壓力巨大。一旦其巨額贊助及高昂的營銷費用不能從市場中得到相適應的回報,不僅將重創其贊助CBA的項目計劃,甚至會波及其生存和發展。
CBA橫跨整個冬季,寒冷的氣候也限制了戶外路演等推廣活動的開展,給贊助商的推廣和營銷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除此之外,一些把寶押在CBA上的贊助商,不僅面對著強大的行業競爭,其本身也面臨著盤活庫存、解決巨大財務壓力等不利因素,它們能否存活得很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幾個賽季CBA市場蛋糕能夠做到多大。
市場回報和品牌口碑,來源于球迷(消費者)、贊助商(投資者)和媒體(傳播者),但剛剛結束的賽季,在這幾方面并無大的改善。發展了十多年的CBA聯賽,在一些媒體的評價中,仍然是一個“四不像”的“偽職業聯賽”。例如,中國籃協的本賽季CBA官網長時間陷入癱瘓狀態,官方權威信息發布平臺和服務平臺的缺失,不得不說是讓操盤者尷尬的事。不少俱樂部場館老舊,容量有限,多次傳出球迷難以購票、記者席被侵占等負面新聞。另外,不少賽區不菲的安保費用和關系票也壓得俱樂部喘不過氣。
就CBA營銷的核心產品——“賽事”來說,由于進入季后賽的各隊水平參差不齊,包括半決賽和總決賽接連上演的橫掃場面,使得賽事品質不高,過早失去了懸念和關注度。山東黃金隊首次闖入總決賽后出現的門票風波,山西隊頻頻傳出的搬遷消息,北京隊在首鋼籃球館和五棵松籃球館間的游移等等,也折射出俱樂部市場定位等方面的諸多不足。(完)
(責編:adminak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