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每年舉辦22場馬拉松,到2018年每天舉辦4.3場;從全程馬拉松,到沙漠馬拉松、搖滾馬拉松、垂直馬拉松、親子馬拉松等特色馬拉松百花齊放……近年來,中國馬拉松呈井噴式發展,賽事成長背后有煩惱,亦有收獲。
1981年9月27日舉辦的首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是新中國成立后舉辦的第一場國際馬拉松賽事,吸引了12個國家的86名專業男性運動員參加。許多國人通過這次賽事第一次了解了馬拉松這項極具魅力的田徑運動。
三十多年來,馬拉松在中國正從一項專業競技賽事逐漸發展為全民狂歡。2019北京馬拉松吸引了超過16萬名跑友預報名,中簽率低至18.1%;2019成都馬拉松報名開啟第一個小時,報名人數便突破萬名,報名者中甚至包括了49位70歲以上的高齡跑者。
“現在馬拉松太火了,我連續三年報名成都馬拉松,今年才第一次報名成功。”Rise-Running跑團組織者張星介紹,自己所在跑團人數從五年前的兩三百人,已增加至五千余人。五年來大家不僅參加了北京馬拉松、成都馬拉松、廈門馬拉松等中國知名馬拉松賽事,還“組團”參加了東京馬拉松、新加坡尚道馬拉松等海外賽事。
中國馬拉松快速發展的同時,鄭州國際馬拉松賽違規替跑、南寧國際馬拉松“拉拽沖線冠軍運動員”、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比賽“抄近道”等事件,讓不少馬拉松的賽事組織、跑者管理等問題浮出水面。
為了進一步規范中國馬拉松賽事,中國田徑協會于2019年7月對《中國馬拉松相關管理文件》進行了修訂,明確規定了賽事申請成為全運會馬拉松、全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10公里錦標賽、冠軍賽的條件,并規定了違反相關章程及管理辦法的處罰細則。
中國馬拉松不僅面臨“成長的煩惱”,煩惱的背后亦有收獲。據統計,截至2019年5月,中國馬拉松金牌賽事已由2013年的7場增長至68場!恶R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顯示,2020年,中國馬拉松規模賽事將超過1900場,馬拉松運動產業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
在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高偉看來,馬拉松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1986年成都在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資助下舉辦了首場萬人馬拉松,現在成都每年舉辦二十多場馬拉松。數量的提高是因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進步讓更多城市馬拉松擁有舉辦的可能性。同時也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馬拉松在促進健康之外被賦予了多種涵義,成為了一個城市“全民健身的嘉年華”。
成都體育學院經濟管理系黨總支書記、天府國際體育賽事研究院副院長柳偉用“烽煙四起,群雄逐鹿”來描述現階段中國馬拉松市場的競爭態勢。柳偉指出,隨著市場化水平的提升,目前一些舉辦時間長、影響力大的馬拉松賽事已開始專注高端品牌的塑造,未來中國馬拉松賽事還會朝分眾化、有序化、規范化方向發展,以滿足不同跑者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