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按照中省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部署,嵐皋縣突出產業脫貧的“治本”作用,統籌規劃,合力推進,引領帶動效應逐步顯現。
科學謀劃強產業。理清思路是抓好落實的重要前提。按照“戶脫貧、縣摘帽”的總體目標和“六個精準”、“八個一批”的要求,縣上通過科學謀劃、精準識別,共分類確定產業扶貧對象1.18萬戶2.99萬人?h委、縣政府以打造“巴山畫廊·硒有嵐皋”特色產業品牌為抓手,堅定走“龍頭帶動、園區承載、基地支撐、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路子,及時研究確定“十三五”產業脫貧規劃,明確將生態旅游與富硒魔芋、富硒茶葉、富硒畜禽、富硒糧油、富硒林果、富硒蜂蜜、富硒山泉水八大產業作為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計劃到2019年末,全縣培育10戶以上富硒產業龍頭企業,建立100個以上專業合作社或新型市場主體,發展1000戶以上產業大戶和農林場主,形成5個以上核心產品,吸納三分之二以上產業戶進入合作社或協會組織,打造2個以上地理標志產品或中國馳名商標,使富硒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帶動全縣90%以上的貧困戶走上致富路。年初以來,通過全員發動、重點幫扶和跟蹤服務,計劃今年脫貧的貧困村產業發展效果明顯,有望實現人均產業增收1750元以上。
壯大龍頭促增收。龍頭帶動是做強產業的基本經驗。按照縣抓“龍頭企業+貧困戶”、鎮抓“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村抓“產業大戶+貧困戶”的產業模式,引導村集體大辦實體經濟,促使貧困人口依托產業脫貧致富。一是堅持旅游產業抓“五大景區”,即南宮山、神河源、千層河、嵐河漂流和蠟燭山五大景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南宮山5A級景區為契機,依托縣旅游集團公司,統籌推進“溫泉小鎮”、景區建設、配套服務等工作,帶動景區景點周邊6個鎮25個貧困村3200戶8100人增收。二是堅持山林經濟抓“五個特色產業園”,即林產一體化、茶葉、核桃、生漆、珍稀苗木花卉五大示范園區,依托明富魔芋、金嵐木業、閩秦茶業等產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富硒農林產品加工業,形成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25個,培育產業大戶或農林場主1000余戶,帶動1.18萬戶2.99萬人增收。三是堅持農村經濟抓“五項產業”,即勞務、烤煙、魔芋、畜禽養殖和蔬菜五大增收產業,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培訓工程和“共富行動計劃”,發展烤煙、山藥各1萬畝,穩定種植魔芋12萬畝,輸出勞務4萬人次以上,帶動7600戶1.9萬貧困群眾增收。
健全機制求實效。一是建立落實機制。不斷強化堅持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定期研究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全面夯實脫貧攻堅“四個一”領導責任制(一名縣級領導負責一項脫貧攻堅工作、聯系一個鎮、包抓一個貧困村、包聯1至2戶貧困戶)和“五個一”扶持發展要求(一項支柱產業、一名縣級領導牽頭、一個責任部門主抓、一支技術隊伍服務、一塊資金支持)。產業扶持“百人團”活躍在產業發展之中。從今年8月起,將以后每月1—3日確定為全縣干部群眾“集中見面日”,由包村縣級領導牽頭,組織鎮黨政班子、村“三委”成員、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參與,召開貧困村群眾會、院落會面對面解決貧困對象在脫貧攻堅中遇到實際困難和問題。二是建立扶持機制。出臺《嵐皋縣產業脫貧扶持辦法(試行)》《貧困戶安全住房建設的實施辦法》《貧困村道路建設工程的補助辦法》《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為解決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三是建立投入機制。整合各行業部門項目資金,明確規定各行業部門的涉農支農資金必須有50%以上用于貧困村、貧困戶發展。四是建立保障機制?h上將脫貧攻堅工作列為單項考核內容。5月以來,縣上先后出臺了《嵐皋縣脫貧攻堅問責辦法》《嵐皋縣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嵐皋縣在脫貧攻堅主戰場選用干部實施辦法(試行)》。采取明查暗訪和點名到姓通報的方式,每季度進行一次督查檢查,在年終實行“一票否決”和“一票認可”,掛鉤干部選用并嚴格兌現獎懲,確保了產業扶貧高效有序開展。五是建立聯動機制。堅持以黨建帶脫貧,不斷深化黨員干部與群眾多見面常聯系制度,全覆蓋、零距離實行縣鎮兩級機關干部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不調整,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協調推進、相得益彰。 (作者系中共嵐皋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