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火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脫貧攻堅是我們黨不忘初心、實現共同富裕肩負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也是我們黨向世界的莊嚴承諾。漢陰縣地處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屬新十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秦巴山區國家連片特困地區覆蓋縣和革命老區縣。全縣總人口3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3萬人),貧困人口為18127戶49770人,貧困發生率18.9%,特別是南北兩山部分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40%以上。
當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條件下,農戶以土地為代表的生產要素碎片化,以家庭生產為標志的組織形式個體化,以傳統手工勞動為主的生產手段粗放化,決定了全縣產業發展的小而雜、小而弱。這種現狀決定著我縣產業發展高投入低效益,缺乏市場競爭力,使得產業很難走出山門,分享更加廣闊的外部市場。因此,“三變”改革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實現精準發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務必要做到五個堅持。
必須堅持市場導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要跳出所在村、鎮、縣的局限,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廣闊的視野發現所在區域的資源優勢,譬如區位、土地、山林、水源、礦藏、產業、自然風光、人力資源等等。通過對區域資源稟賦的比較,梳理篩選出資源比較優勢、產業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產業發展方向,看看是適合發展一產二產呢,還是適合發展三產,看看適合發展種養殖業呢,還是適合做加工業呢,還是做服務業,抑或是做三產融合,做全產業鏈。譬如,服務業中的旅游業就是比較典型的三產融合,F在蓬勃發展的電商是新型現代服務業,是山區聯通外部市場最便捷的康莊大道,既是市場探頭又是營銷窗口,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傊挥谐酝噶耸袌鲂星,看準了市場風向標,才能制定出產業發展方向,解決為誰生產的問題。
必須堅持項目支撐。在明確為誰生產,為誰服務之后,我們就要策劃生產什么的問題,就是說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提供什么產品的問題,這就需要把我們的資源轉化為具體的項目和產品,只有這樣我們的資源才能轉變為資產,才能變成商品進入市場交易,資源優勢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項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經濟發展總是表現為一個個具體項目的落實。沒有具體的產業項目落地,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只有扎實落實了產業項目,三變改革才有載體。
必須堅持能人引領。三變改革的承接載體是產業項目,產業項目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產業項目要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來做領頭羊。產業項目有了新型農民和能人牽頭引領,產業發展才有落腳點和抓手,才能綱舉目張。因此,要著力發現和培養農村產業項目發展帶頭人,大力號召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把他們培養成農村產業發展的CEO。同時,也要解放思想,制定優惠政策,注重引進人才。
必須做強龍頭企業。三變改革不能就改革談改革,貧困戶增收不能就貧困戶增收說增收,這樣只能是盲人摸象,忽略了事物的普遍聯系。應該堅持系統思維,全視野全方位考慮問題。貧困戶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小而散的產業無法對接大市場。只有做大做強縣域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對接大市場,走企業加貧困戶的路子,貧困戶才能實現借船出海,實現穩定增收脫貧。
必須堅持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欠發達地區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不二選擇,欠發達地區靠自身積累發展太慢,靠銀行貸款發展太難,只有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資本、市場、管理,才能有效對接三變改革,加速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為三變改革提速。因此,縣鎮村要全面分析比較域內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策劃包裝招商項目,帶著項目走出去,把資本市場帶回來,架起市場與三變改革的橋梁,借招商引資東風強力推進我縣三變改革,從而從根本上助力脫貧攻堅,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的問題。
(作者系漢陰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李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