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河縣婦聯會主席 何忠清
一、縣情概況
白河縣地處陜西省東南部,三面與湖北接壤,全縣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轄11個鎮113個村(4個社區),總人口21萬人,是國家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山區縣,也是全省確定的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境內最高海拔1901米,最低170米(屬全省最低點), 25度以上的土石山區占全縣總面積的95%以上。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百畝平、旱澇災害多是我們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
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從上世紀70年代起,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堅持20余年不間斷修田造地23萬畝,累計修砌相當于七個萬里長城的石坎坎,在陜南土石山區率先實現人均1畝基本農田,贏得1991年全國貧困山區扶貧開發經驗交流會在白河召開。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富民產業,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01年安康市委、市政府作出全市學白河的決定,2003年陜西省委在我縣召開學習白河縣艱苦創業精神現場會。白河人民在長期艱苦奮斗中,礪煉形成的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成為激勵全縣加快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追趕超越”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三項機制”為保障,穩增長調結構、抓項目增后勁、強企業興產業,保持了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9.54億元,增長11.4%,財政總收入2.59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5485元、8417元,增長8.8%、8.4%。
二、貧困現狀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74個,在冊貧困戶23542戶70127人,其中未脫貧16877戶46511人,占安康市貧困人口的9.06%,貧困發生率24.88%。其中深度貧困村26個、貧困戶5239戶15971人。目前,全縣有貧困婦女19800余人。
從貧困屬性來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一般貧困戶9141戶,占比54.16%;低保戶3077戶,占比18.23%;五保戶4659戶,占比27.61%。從致貧原因看,因病致貧1657戶、因殘2411戶、因災155戶,共占貧困戶總數的25.03%;缺勞動力1873戶,占11.1%;交通條件落后3187戶,占18.88%。
三、致貧原因
消除婦女貧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客觀審視全縣的婦女貧困原因才能找準問題癥結有針對性的逐一破解。通過深入調研、客觀分析,全縣婦女貧困發生率高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基礎條件差。白河位于秦頭楚尾,古稱“南走巫夔,北通商洛,東扼均房,關南險奧,白河尤屬襟喉。全境東西長53.3公里,南北寬41.5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被765條大小河流和溝壑分割,地勢南高北低,全縣山脈與溝相間。由于地貌大山深溝,基巖裸露,巖石風化強烈,土壤流失嚴重,所以粗骨型土壤占土地面積的90%以上,土層厚度小于30厘米的土塊占44.72%。曾被專家斷言“不適宜人類居住”。正因為自然條件差,導致農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欠賬大,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交通條件落后占14.69%,住房不安全戶占52.19%,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亟需改善。
經濟總量弱。全縣經濟總量低,人均占有少。在2016年全省78個縣域經濟監測縣中,白河縣生產總值59.4億元,總量位列59位;地方財政收入僅1.16億元,位列63位;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17元,位列68位;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等一些相應指標均排在全省后位。
自然災害多。由于南高北低、高山聳立、溝壑遍布、地表破碎這種特殊的地理地貌,導致河溝下切力強、比降大,一般河谷狹窄,水量豐枯懸殊,流量隨降水而變化。因此白河十年九災,經常是“天干三天地冒煙、雨澇三天光石板”,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非常低。近年來,每年都會有暴雨、冰雹、干旱等自然災害發生。特別是今年9月以來,持續強降雨導致縣內多處民房倒塌、道路沖毀、電力通訊中斷,婦女群眾生產生活不同程度受損,致使一些當年計劃脫貧村、脫貧戶不能按期脫貧退出,還出現新增和返貧現象。
富民產業少?h內三次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產業融合程度不深。農村產業多以傳統的種養殖為主,產業市場化程度低、抵御風險能力差,省市級農業園區少,帶動能力弱。工業經濟不夠活躍,多為初加工、粗放型,技術含量低,加之受環保、土地等要素制約,難以新上工業項目,致使發展后勁不足。三產發展滯后,傳統的商貿、餐飲和運輸占主導,文化旅游、廣告創意等新興服務業發展不足,婦女群眾增收渠道狹窄。
文明程度低。廣大農村群眾仍然難以擺脫傳統的“小農”意識和陳規陋習,習慣于自給自足,市場參與程度低。文化程度低,文盲半文盲9751人,占26.67%。生產生活方式相對落后,缺乏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疾病預防意識差,抵御災害辦法少,存在盲目的送禮風、攀比風和講排場等不良風氣,存在很多因病和因不健康消費導致的貧困現象。
三、幫扶措施和成效
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系統謀劃制定方案,精準調配干部力量,健全機制、落實責任,三級書記抓扶貧、全縣上下“一盤棋”、凝神聚力促脫貧的氛圍基本形成?h婦聯組織圍繞美麗富裕新白河建設,聚焦脫貧攻堅主戰場,引領婦女主動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踐,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全縣已脫貧6665戶23616人,脫貧攻堅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為集中攻堅深度貧困奠定了堅實基礎。
1、提升創業創新能力。以“巾幗創新業•建功十三五”為主題,引領婦女在生態旅游、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等產業建設中發揮作用,在“互聯網+”、電子商務、休閑觀光、健康養老等新領域、新產業、新業態中創新創優。在城鎮不斷深化“巾幗建功”活動,持續開展巾幗文明崗、巾幗建功標兵創評工作,發動各行各業婦女踴躍參與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勞動競賽,努力在本職工作中創造新業績。在農村,不斷豐富“雙學雙比”活動內涵,注重培育職業女農民和脫貧致富女帶頭人,充分發揮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女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女自強標兵的引領作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發揮女性創業優勢,建成民俗客棧示范戶20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5個,培育職業女農民、致富帶頭人30名,評選表彰女自強標兵30名,打造運行規范、作用明顯的女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個。
2、提供創業創新服務。積極打造“互聯網+創業服務”新模式,依托縣電子商務平臺,為廣大女創客搭建服務平臺,為婦女發展電子商務提供支持。發揮好巾幗家政、女企業家、農村女致富帶頭人、女大學生創業者的作用,推動多領域女性合作發展。著力培育我縣巾幗家政公司,形成白河品牌,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積極整合人社、扶貧、供銷等部門資源,為貧困婦女創業就業提供服務。聯合縣人社局舉辦適宜女性的導游、烹飪、家政、月嫂、農家樂服務等各類培訓班,完成培訓貧困婦女3000名。加強與企業合作,為貧困女性就業提供信息,解決進城入鎮婦女就近就地就業。
3、強化精準扶貧脫貧。緊緊圍繞我縣“三位一體”扶貧發展戰略,推動政府在普惠性培訓中擴大貧困婦女的參訓比例,提高脫貧能力。持續開展“巾幗脫貧行動”,大力發展婦女手工產業,實施巧手脫貧。積極爭取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助推創業脫貧,確保每戶都有1-2個增收項目,主要婦女勞動力掌握1-2項實用技術,至少1人穩定就業。繼續實施“兩癌”救助、貧困家庭緊急救助、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等實事項目,讓改革發展成果最大程度、最大范圍地惠及貧困婦女兒童。積極發揮婦聯系統各類宣傳陣地作用,深入開展貧困婦女創業就業政策法規、先進典型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支持婦女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
4、注重扶志激發動力。積極組織參與“扶貧政策宣講團”,結合“脫貧攻堅、文化同行”大型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廣泛宣講扶貧政策,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政策知曉率和婦女群眾對脫貧工作的認同感。運用產業獎補、勞務獎補等一系列激勵獎勵機制,引導和調動了廣大貧困婦女自主參與脫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道德宣講活動,推廣黃氏家規家訓,弘揚“三苦”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婦女群眾的對脫貧攻堅的思想認同。通過開展文明單位和家庭創建、狠剎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和打牌賭博“兩股歪風”、村規民約倡導文明新風、公開通報失信人員,培育文明新風尚,為脫貧攻堅增添正能量。
5、深化巾幗志愿服務。深入開展“姐妹攜手互助•精準扶貧幫困”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打造以維權服務、敬老愛親、家庭教育、扶貧救助等為內容的服務品牌,解決困難婦女兒童、孤寡老人和失獨家庭所需所盼,用巾幗服務凝聚大愛,共促城鄉家庭婦女幸福指數的提高。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脫貧攻堅瓶頸突破難
由于歷史、地理、經濟等諸多原因影響,部分村仍沒有實施農網改造,部分自然村還處于移動通訊信號盲區,發展瓶頸難突破。加上,“十三五”時期,我縣整村推進設施項目、產業開發項目資金投入大,由于我縣屬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縣財政基礎薄弱,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壓力大。
2、產業幫扶周期長
目前,財扶資金幫扶重點放在產業幫扶上,由于產業項目從實施到獲得收益,具有較長的時間周期,很少產業項目難以在短時內產出實效,讓婦女貧困戶獲得實實在在的增收,直接影響了貧困群眾的精準脫貧。
3、脫貧內生動力不足
婦女貧困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文化素質偏低,沒有掌握一定生產技能,加上婦女貧困人口多屬居住于偏遠、智力障礙、缺失勞動力的人口,思想封閉自守,脫貧致富能力和內生動力不足。
五、對策和建議
1、堅持重點突破、穩中求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堅持退出標準和時限,鎖定“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突出基礎設施、產業建設、易地搬遷、就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六個聚焦”,持續系統推進支部+X+貧困戶、農村“三變”改革、新民風建設、新社區工廠和幫扶干部素質提升“五大工程”,夯實基礎、提升質量,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2、堅持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綜合考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等因素,科學制定規劃,統籌謀劃發展,找準貧困村發展短板,找準貧困戶致貧原因,因村情制定脫貧規劃、落實部門幫扶,因戶情明確包抓人員、開展分類施策,全面提高精準幫扶的實效性和群眾的滿意度。
3、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堅決落實政府科學規劃、調配資源、作戰指揮和重點推進等主導責任,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戶靶向,選準脫貧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加強社會動員,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充分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4、堅持大膽探索、創新路徑。鼓勵深度貧困村解放思想,破除條條框框限制,把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長期受益作為幫扶重點,找準項目實施與貧困戶受益的結合點,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參與合作經營,構建聯農帶農強農利益聯結機
5、堅持要素聚集、合力攻堅。堅持把深度貧困村作為脫貧攻堅主陣地,整合各類資金、項目和優惠政策,匯聚各方人力、物力和智慧經驗,強化統一指揮,嚴明作戰紀律,協同發力、同步推進,形成幫扶合力,推進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