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研究 聚力推進 聚人落實——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生態文化建設短板分析
特約撰稿人 陳菊
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階段性目標。在隨后的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四位一體”基本框架:即以生態產業為核心,生態環境為基礎,生態文化為導向,生態機制為保障。“四位一體”就是四梁八柱,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支撐。如果說安康經濟實力不強,那文化建設更弱,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和引領作用不凸顯,更談不上成為激活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引擎”。
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思想準備、觀念認同的宣傳、傳播載體不實。在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起步階段,生態文化建設首先要營造氛圍、強化觀念、形成共識,深入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主題活動;要注重生態建設的公眾參與,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綠色消費觀、低碳生活觀,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進而形成政府、企業、公眾互動的社會生態行動體系,而非政府部門“一頭熱”的獨角戲。目前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思想準備、觀念認同的宣傳、傳播載體不具體不實。應該借助已有傳播載體,加大生態文化內涵理念和價值觀的融入。比如在安康逐步推開的農村“三治融合”中的道德評議是一個自治效果較好的載體,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加大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評議內容,聚焦生態經濟強市建設的宣傳、傳播。市委新民風建設一號文件,提出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主旨的新民風建設工程,我們應該把生態文化理念和“誠孝儉勤和”的民風提倡加以融合,作為宣傳和建設生態文化的重要內容。
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生態保護公眾參與平臺零散,生態化生活方式引領力量不強。目前除了政府有組織的生態保護行動,不乏企業、學校、社團、民間自發的生態保護行動,從局部來講費力不小,但總體看效果有限,星星之火遠未形成燎原之勢,難以形成民眾生態化生活方式的內生推進力量。因此,政府應該牽總,整合生態保護力量,搭建統一平臺,以制度化、長期化、多樣化為規劃理念,定期開展政府引導,大規模、廣參與,激勵群眾性生態保護活動,成為民眾生態化生活方式的引領力量,以逐步內化為公民的自覺行動。
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實體經濟產業(產品)知名生態品牌打造乏力。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生態經濟”是關鍵,生態經濟的落地載體就是實體生態產業和產品,就是對綠水青山的開發利用。安康近年著力生態產業產品建設的力量遠超既往,但是產業的小而弱、產品的少而雜、品牌的多而亂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缺乏“龍頭”、缺乏“明星”仍是軟肋。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人們對生態產品趨之若鶩、急切盼望,一邊是“嫁不出去”,一邊是“娶不進來”,即消費市場的不對接。對安康來講其主要癥結不僅在于產品規模和精細不足,更在于安康的生態天賦如果名不見經傳,可能會永遠“待字閨中”,必須聚力打造實體經濟產業(產品)知名生態品牌,彰顯安康生態資源價值。
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生態產業(產品)中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嵌入匱乏。今天的文化建設育人是本質屬性的要求,把文化元素融入產業產品,讓消費者在消費中怡養心智、提升需求層次,對企業來講提升市場占有率,助推經濟發展,應該是更渴望實現的目標。市場上很多項目、產業、產品大家在做安康也在做,但為什么我們缺乏競爭力,差距之源不僅在于投入、數量、質量等,更在于我們的生產定位仍在于做有使用價值的低端產品,競爭對手聚焦點在于除了使用價值,如何創意出更有審美價值、更加人性化、不斷滿足變化著的需求,甚至創造消費者需求的高端產品。當今消費對有形產品的使用價值需求是有限而趨同的,對無形的文化創意、文化內涵的需求是無限且差異越大越奪人眼球,這也是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相比之下,安康不論一產、二產還是三產,產業(產品)中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嵌入匱乏。
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安康發展全域旅游中全域旅游知名品牌缺失。省市黨代會都把生態旅游產業作為安康產業發展的重點,縱觀旅游業發達、游客聚集量大、以旅游為重要支柱產業的地方,最為關鍵的是有一個響亮的統一旅游品牌奪人眼球,引人期盼。安康旅游發展至今沒有一個統一而響亮的旅游品牌。即使是當地人若問起安康旅游宣傳口號是什么,沒人知曉;若問起哪些景區景點知名度高,能數出3、5個但是名氣并不大。本地人尚且如此,外地人的知曉和認同度可想而知。因此,發展全域旅游的關鍵是先要著力打造一個統一全域旅游知名品牌,在統一品牌下規劃旅游、推介旅游、發展旅游。
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之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不足。雖然安康中心城市“文化大本營”和漢劇振興工程深入實施,安康劇院、博物館、龍舟文化園、高新秦巴生態文化公園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投用,但安康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更談不上充足。按照人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數量和質量,安康還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速度。2017年 12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評審中,安康市以西部地區第一名、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評審,獲得創建資格。這是著力完善文化設施網絡,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信息化,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促公平,具有安康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機遇。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政策平臺,持續加力彌補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的不足,推進安康生態文化建設大發展。
市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整合地域文化資源,賡續安康文脈。突出漢水文化主基調,汲取安康多元文化精髓。全面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用心用情講好安康故事,讓安康形象因文化而美好、讓安康人民因文化而自信。這樣的文化建設指向,需要聚智研究、聚力推進、聚人落實,而重要的是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建設已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