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絞股藍產業經歷30多年培育和成長,目前全縣茶飲基地面積達到5萬畝,年產茶3200噸,實現產值3.5億元。近幾年,平利絞股藍不僅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原產地保護認證,而且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這不光光是地理經緯度上的環境適生,更為重要的是,縣上將其作為一項富民產業來抓,用一杯茶綠成為美麗鄉村的最美膚色。
余新強所經營的公司就產值和規模而言,在平利縣算不上最大的,為什么他能讓產品通過互聯網走俏全國各地,而且銷售額一枝獨秀?這一切備受行內行外關心和關注,我們之所以將其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現象進行剖析觀察,就是期望他能用自己的實踐探索給出一個答案。
他之所以能安然在家,不再為自己的產品銷售而發愁,是因為具備專業背景的電商經營團隊,在網上開拓了一個順暢的銷售渠道,這張有形又無形的大網覆蓋了全國各大城市。以電商的便捷和通達打破了“靠吆喝和跑腿”的傳統銷售模式,讓深鎖在大山的絞股藍借助互聯網渠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選擇和接納。銷售額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再到幾千萬,不斷提升的市場銷售份額,是他對這份事業的專心和專注,是他電商運營的熟練掌握運用,是他對外界市場的敏銳洞悉和商機捕捉。
尤為要緊和難能可貴的是,他用自己的摸索思考,尋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在具體運行中,格外看重品質、誠信、工藝等等,這些在很多人看來很簡單的產品要求,恰巧是增分項,是產品的閃光處。這些做法看上去似乎有些“老套”,甚至很多人都可以力行,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正是他把簡單的事情當作功夫練,才成就自己的企業,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我們應該秉持并踐行這份不可或缺的企業良心,學會用產品的良心換取市場的良心,我們應該學會成就一番良心事業。這也許是他能有今天成就的秘訣所在。
我們并非為企業造勢,而是期望這份有價值可推廣的企業精神能在更大范圍得以傳播,讓更多企業能有所收獲啟發,并在今后生產經營活動中有所觸動和推動。這也是我們新聞關注透視的初衷所在,我們同樣期望余新強的銷售案例能為更多電商提供借鑒,并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會借力借勢為自己的企業添羽增翼。
記者 吳昌勇